二、 200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紡織產品情況 2005年是全球紡織品貿易一體化的第一年,我對美紡織產品出口增長迅速,市場份額繼續(xù)擴大,但同時也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出現(xiàn)。有關情況如下: ?。ㄒ唬?進口增長迅速,市場份額擴大 200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各類紡織產品共計168億平米,同比增長43.8%;進口金額224億美元,同比增長53.9%。按數(shù)量計算,中國占美國紡織產品進口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24.8%上升至2005年的33%,按金額計算的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17.5%上升至2005年的25.1%。中國自2002年以來一直保持美國最大的紡織產品供應國地位,2005年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2-6位供應國(地區(qū))的總和。與2002年水平相比,2005年中國紡織產品對美出口數(shù)量增長了238%,金額增長了156%。 ?。ǘ?各類別、各品種進口全面增長 200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服裝59億平米,金額15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8.0%和69.6%,當年中國占美國服裝進口市場份額按數(shù)量計算為26.7%,按金額計算為22.0%。 200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紡織品109億平米,金額7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2%和29.0%,當年中國占美國紡織品進口市場份額按數(shù)量計算為37.7%,按金額計算為35.4%。 從原料材質看,美國從中國進口棉制品、羊毛制品、化纖制品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但絲綢及其它植物纖維制品進口有所下降;從中國進口上述四類紡織產品的數(shù)量及金額均居第一位。 (三) 進口結構以化纖制品、紡織制成品為主 與美國總體進口結構相比,進口中國紡織產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制成品比重大,服裝比重相對較小,盡管一體化后服裝進口比重明顯上升,由2004年的25%升至2005年的35%,但其它紡織制成品仍占總進口2/3的比重。二是棉制品比重較小,化纖制品、絲綢和其它植物纖維制品比重較大,主要與原料和生產成本有關,我國棉紡織品原料成本優(yōu)勢并不明顯。 ?。ㄋ模?貿易摩擦不斷出現(xiàn) 2005年是我國入世以來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最為激烈的一年。隨著一體化后我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迅速增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美紡織品生產商強烈要求政府使用對華紡織品特保措施限制進口。 在2003年發(fā)動1起、2004年發(fā)動3起紡織品設限的基礎上,美國政府分別于2005年5月自主啟動3起、于2005年5月、9月接受業(yè)界申請啟動6起對華紡織品設限,除此以外還對我24類紡織品進行設限調查,涉案產品2005年對美出口金額超過100億美元。2005年6月至11月間,我商務部與美方進行了7輪艱苦的磋商,最終達成了中美紡織品貿易備忘錄,妥善解決了紡織品貿易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