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地方,亞麻與水晶和銀器一樣,是富裕生活的象征。 中國人以絲綢為貴,對法國人來說,答案是亞麻。
不單在法國,在歐洲其他地方,亞麻與水晶和銀器一樣,是富裕生活的象征。
而懂得生活的歐洲人,對亞麻織品的感情是認真細致、富有耐心的。那里的跳蚤市場上常會看見繡有花體字的麻織床單,是該擁有者名字的字母。
亞麻的特點是耐用,用久了,那種陳舊與舒軟很令人窩心。若好好善待它,可用上四分之一個世紀。對只求“曾經(jīng)擁有”的忙碌現(xiàn)代人來說,總嫌亞麻織品(尤其是衣服)易皺、需燙,麻煩得不得了,最好像人造纖維一樣不用費心。我卻挺喜歡亞麻織成的衣服,雖然麻煩,但越久越好穿,燙后的衣服,逐漸顯現(xiàn)出舒軟美麗的光澤。
在法國,亞麻與女人的關(guān)系親密得非比尋常。它是法國新娘必備的嫁妝。根據(jù)《亞麻的歷史》(The Story of Fine Linen)這本書說,在法國的資產(chǎn)階級社會,為了讓窮家女在出嫁時有陪嫁用的亞麻制品,而創(chuàng)立了名為“新娘嫁妝基金”的制度。
每名少女至少需從每個月的家用中湊出0.5法郎,自8歲起一直儲蓄到21歲,就有資格接受這個基金,可以取得慈善基金和下列各項用品:至少六條床單、六個枕頭套、一打擦碗布、一打抹布、一打擦手巾、一打浴巾、餐桌專用的亞麻桌墊,還有一些個人衣服。
在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地方,亞麻與水晶和銀器一樣,是富裕生活的象征。
20世紀初,百貨公司的購物目錄上還推薦Au Bon Marche的典型風格嫁妝,包括:六組床單、兩打枕頭套、三打餐巾、三條桌巾、緞織全十二人份的餐桌桌墊,兩打擦碗布,一打抹布,兩打浴巾,還有六件圍裙。從法國人對亞麻織品的偏愛,可看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日本室內(nèi)設計師津田晴美也推崇亞麻,說:床單還是亞麻的好,冬暖夏涼。她形容:“夜晚,滑進床單與蓋被之間時,麻布有一種獨特舒適的重量感,好像麻布和肌膚之間有一股溫暖的空氣包圍過來。晨光中,便看見層層波浪的白色亞麻海?!?
我看了這樣的歷史與描述也不禁動情。那天經(jīng)過牛車水史密斯街一家亞麻專賣店,買了一套不算便宜,上海制造的亞麻床單,嘗試與它培養(yǎng)感情。來自香港的商店老板娘說,本地一些酒店客房的寢具也用亞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