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羅布麻化學成分的基礎上,分別用生物酶、化學及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的方式對所含果膠質進行了脫出,并對脫膠結果進行了比較.經(jīng)實驗證明,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脫膠方法更適合于羅布麻的脫膠,可以在減輕對環(huán)境污染的前提下,獲得較為理想的脫膠效果,得到的精干麻質量較好.關鍵詞:羅布麻;成分;脫膠
中圈分類號:TS102.22 文獻標識碼:A
羅布麻是生長在我國北方廣大鹽堿、沙荒地區(qū)的一種抗逆性很強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野生植物L1],也可人工栽培.它既是理想的綠化植物,又是多能的經(jīng)濟植物.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就有“采嫩葉蒸過曬干,做茶亦可吃”的記載,被譽為自然植物資源中最富有發(fā)展前途的“國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內對其資源的調查研究雖時有問及,但由于缺乏制麻、脫膠等加工方面的先進技術,不能直接提供工業(yè)生產所需的批量原料,因而大量的纖維資源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開發(fā)利用.羅布麻俗稱奶子草、野麻,屬于夾竹桃科,分紅麻和白麻2大類[2].羅布麻的采收利用主要是地上部分,每年9月后為采割期,從根部割下即可,割時不要損傷根部,以免影響來年生長,采收時應根據(jù)工業(yè)加工要求,分粗細、長短、大小枝等捆扎.羅布麻纖維是植物纖維中的韌皮纖維,它具有伸直而兩端封閉的厚壁長細胞,原纖維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3].纖維顏色受浸漬發(fā)酵的影響有很大差異,一般呈灰色或灰白色,散纖維光澤如絲.一般單纖維長50 mm左右,細度在18 m左右,纖維較細軟,單纖維絕對強力高,比棉纖維大5---6倍,纖維的延伸率小,只有3 左右,和苧麻接近.羅布麻的折射率和雙折射率都很大,纖維內部分子結構緊密,定向度高.纖維性能近似苧麻,但比苧麻細度細,長度短.羅布麻的纖維品質綜合了棉花、亞麻、大麻、苧麻等不同植物纖維的優(yōu)點,它的細度和強力甚至比細羊毛還好,至少可紡6O 以上的紗線,好的可紡到160 ,可以用來代替細羊毛織布,其纖維經(jīng)過脫膠處理成散纖后可直接用棉紡設備進行生產,可以純紡,也可與棉花、羊毛等各種化學纖維進行多種混紡.但羅布麻品種繁多,不同品種的纖維性能差異也很大.羅布麻最顯著的特點是強力高和光澤好,它是紡織、造紙工業(yè)不可多得的植物原料資源,被紡織部門譽為“野生纖維之冠”,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非常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另外,因羅布麻含有強心苷、黃酮、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止咳、平喘和降血壓的功能.對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具有一定的療效,因而織物具有神奇的藥用價值,其治療作用和保健功效已通過中華醫(yī)學會專家論證,被用于制作服裝、保健品和床上用品.羅布麻與其它纖維混紡的保健產品目前已開發(fā)成功,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麻脫膠是一個復雜的生物發(fā)酵過程,麻纖維脫
膠的過程實質上是提取麻纖維的過程L4J,在我國,麻原莖脫膠多采用溫水浸漬法,俗稱漚麻[5].一般麻原料廠在露天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漚麻池,將選好的麻原莖裝入池中,然后注入水,利用麻莖和水中存在的微
生物的自然作用,產生果膠酶等酶類,使果膠類物質部分水解[6].現(xiàn)行的溫水浸漬麻脫膠方法最大的缺
點是脫膠周期長,打成麻纖維后質量不穩(wěn)定[7].本文采用生物酶脫膠、化學脫膠及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脫膠的
方法對羅布麻所含果膠質進行處理.
1 試驗
1.1 試驗材料
試驗原料是來源于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的羅布麻;試驗用酶是無錫市酶制劑廠生產的果膠酶(活力為2萬單位/g);試驗其它用化學藥劑有:冰醋酸、NaOH、Na2S03、Na5P3O1o等.
1.2 試驗儀器
采用HHS11—6型電熱恒溫水浴鍋,Y802A型八籃恒溫烘箱,離心脫水機,電子天平,25型酸度計,YG001A型單纖維電子強力儀,ZBD白度儀等.
1.3 試驗方法
1)羅布麻纖維化學成分的測定.參照GB5851—5859—86苧麻理化性能試驗方法中纖維化學成分系統(tǒng)分析部分.
2)羅布麻纖維脫膠工藝.本試驗選擇生物脫膠、二煮一漂的化學脫膠[ 和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脫膠的加工方法分別對羅布麻進行脫膠處理,測定精干麻的殘膠率.
3)羅布麻單纖維強力測試.采用YG001A型單纖維電子強力儀測量纖維的斷裂強力.
4)白度測定.采用ZBD白度儀測定.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2.1 羅布麻纖維的化學成分
質量分數(shù)麻纖維的化學成分與紡織加工關系十分密切.一般在麻纖維化學脫膠過程中希望纖維素伴生物中果膠、半纖維素的質量分數(shù)越低越好[9],因為果膠物質中的果膠酸鈣、鎂鹽、半纖維素中的葡萄甘露聚糖等對堿都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木質素對纖維的影響是木質素質量分數(shù)少的纖維光澤好、柔軟并富有彈性,可紡性和印染的著色性能均好.在纖維脫膠過程中雖然也希望盡量脫除木質素,但由于木質素在植物細胞壁中起著支撐和粘結纖維素的作用,客觀上不可能全部脫除,否則易使工藝纖維解體,從而降低纖維的可紡織性能[1。。.麻纖維脫膠、變性等深加工過程中,脂蠟質和水溶物的影響不大,但灰份質量分數(shù)的多少會對纖維深加工構成影響[1 ,經(jīng)測定羅布麻化學成分見表1.由表1可知,羅布麻纖維非纖維雜質、酯蠟、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及灰分等質量分數(shù)約占成分的35 ,其中果膠的質量分數(shù)較高,木質部與表皮纖維相互粘連度很強,直接在機器上難以進行分離.生產中可以采用生物漚制脫膠的方法,利用附著在纖維和存在水中的微生物在一定溫度下進行浸泡,一方面,促使可溶物質溶解出來,同時也使纖維組織漸漸被水浸入逐漸膨脹而分裂,產生出許多細小的空隙,水中的微生物就隨著水通過空隙侵入到纖維的內部進行發(fā)酵和大量的繁殖,從而破壞了纖維的膠質、半纖維素、木質素等物質,這時纖維層就逐漸松開,與木質部的粘連就會大大減弱,為以后的加工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經(jīng)過微生物脫膠后,機械拔取的打成麻仍含有大量的果膠質,要紡織高檔麻紗還必須用其它方法進一步脫膠.
2.2 羅布麻纖維的脫膠工藝
1)生物脫膠工藝及主要參數(shù)取樣一預水煮一浸酸一水洗一生物脫膠(果膠酶12 ,pH 4.6,用冰醋酸、NaOH 調節(jié),溫度50℃ ,時間6 h,浴比1:10)一水洗一打纖一脫水一漂白一水洗一脫水一自然風干一精干麻
2)化學脫膠工藝及主要參數(shù)
取樣一預水煮一浸酸一水洗一一煮(NaOH8g/L,Na5P3O1o2.5 ,浴比1:20,時間1.5 h)一水洗一打纖一脫水一二煮(NaOH 12 g/L,Na5I)3()1。2% ,浴比1:20,時間2.5 h)一打纖一脫水一漂白一水洗一脫水一自然風干一精干麻
3)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脫膠工藝及主要參數(shù)取樣一預水煮一浸酸一水洗一生物脫膠(果膠酶8 ,pH4.6,用冰醋酸、NaOH 調節(jié),溫度50℃ ,時間6 h,浴比1:15)一水洗一打纖一脫水一堿煮(NaOH 10 g/L,Na2SO3 2 ,Na5P3O10 2.5 ,浴比1:20,時間2.5 h)一打纖一脫水一漂白一水洗一脫水一自然風干一精干麻
羅布麻分別用3種脫膠方法脫膠后測試精干麻中的殘膠率,結果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化學脫膠殘膠率較低,但此方法會對纖維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且煮練廢液含堿較多,污水處理難度較大.從環(huán)境保護角度考慮,酶法脫膠被認為是極有發(fā)展前途的.膠質中所含的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大分子之間具有廣泛的聯(lián)系,相互之間形成網(wǎng)絡體系,其間不排除有共價鍵的連接口引.果膠酶中包含有果膠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裂解酶、原果膠酶等多種組份[1引,果膠酶大分子難以進入膠質大分子排列較緊密的部位,故無法與其中的果膠物質作用;部分果膠大分子雖然可被酶分解為短的寡聚半乳糖醛酸鏈,但由于該片段與其它膠質大分子以共價鍵或非共價鍵形式相連,即受膠質復合體各大分子之間相互連接的束縛,而不能從膠質復合體中游離出來[1 .使用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脫膠的方法,生產中先用生物酶處理原麻,雖然果膠酶不能完全去除果膠物質,但由于酶的作用,使得原麻中的膠質在分子結構上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果膠酶使多聚半乳糖醛酸分解為半乳糖醛酸和寡聚半乳糖酸后,膠質復合體的穩(wěn)定性受到很大的破壞.當部分果膠大分子被降解后,就大大減少了果膠物質原有的膠粘作用,使膠質復合體中其它大分子之間有較大孔隙,活化了這些大分子的化學反應性能,提高了這些大分子對堿的敏感性,再用較稀的NaOH溶液,在較短的時間內煮練,就可得到較好的紡織纖維.本試驗采用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脫膠,除去果膠達到80.2 ,其殘膠率與化學脫膠(84.4 )相差不大.
2.3 物理測試與分析
采用這3種方法脫膠后,纖維強力及白度的測試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生物脫膠后纖維的強力最好,但不能完全去除果膠,與實際生產運用還有很大差距.生物一化學聯(lián)合脫膠較化學脫膠所得纖維的強力提高20 以上,強力提高的原因是聯(lián)合脫膠無預酸處理,煮練時間縮短,因而對纖維造成的損傷較少.3種方法脫膠后麻纖維的白度相差不大.
3 結論
1)化學脫膠殘膠率較低,但會對纖維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且不利于環(huán)保.
2)酶法脫膠被認為是極有發(fā)展前途的,但只用生物酶來進行脫膠,達不到精干麻的質量要求,本試驗采用果膠酶對羅布麻進行脫膠,也只能除去果膠的31.7%.
3)采用生物訛學聯(lián)合脫膠,除去果膠達到80.2 9/6,其殘膠率與化學脫膠(84.4 )相差不大.
參考文獻:
[13 朱紅,馮平慶,鄔福麟,等.紡織材料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6.42—43.
[23 王飛龍,杜建民.羅布麻纖維制取方法及其利用初探[J].甘肅輕紡科技,1992(5):14—17.
[33 姚穆,周錦芳,黃淑珍,等.紡織材料學[M].北京:紡織工業(yè)出版社,1993.64—91.
[4] 董政娥,管映亭.一種野生麻纖維脫膠初探[J].印染助劑.2oo3,20(3):23—25.
[5] 吳紅玲,蔣少軍.亞麻纖維的酶處理[J].印染助劑,2002(印染助劑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178-183.
[6] 鄭喜群,劉曉蘭,江潔.亞麻生物脫膠新方法及其比較[J].紡織學報,2OOl,22(4):31—33.
[7] 劉曉蘭,江潔,鄭喜群.亞麻酶法脫膠工藝的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1998(2):11—14.
[8] 邵寬.紡織加工化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O3.
[9] 吳紅玲,蔣少軍.胡麻粗紗染色生產技術的探討[J].染整技術,2002,24(4):25—27.
ElO3 蔣少軍,吳紅玲.亞麻粗紗染色的工藝研究與生產實踐EJ3.染料與染色,2003,40(2):94—96.
El13 龍德樹,楊傳強,曾憲慶,等.亞麻和胡麻纖維的性能研究EJ3.紡織學報,1999,20(3):8-11.
E123 陳國符.植物纖維化學[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1980.
[133 張樹政.酶制劑工業(y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625-654.
[143 管映亭.苧麻酶法脫膠的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1999,27
(4):4—6.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