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 稱:副教授
最高學歷: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最高學位:博士
辦公電話:0731-84618072
辦公郵箱:clregina@163.com
通訊地址:湖南農業(yè)大學苧麻研究所,郵編410128
個人簡介:佘瑋,女,土家族,1982年8月生,湖南慈利人。湖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作物學博士,生態(tài)學博士后。農學院作物信息科學碩士點秘書,湖南省作物多熟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秘書。主要研究方向為麻類栽培、育種與綜合利用。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農業(yè)大學青年基金、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改項目等,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先后參加了國家麻類產業(yè)技術體系土壤肥料崗位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重點項目等;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選育苧麻新品種1個,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12年獲湖南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副主編著作2本,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50多篇。在教學方面,承擔農業(yè)概論、植物清潔生產原理和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以及指導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等。
近年主持與參加的科研、教改項目
1. 2012-2014.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外施有機酸對不同積累型苧麻鎘富集的影響
2. 2012-2013.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改項目. 基于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建設的理論課程改革
3. 2011-2012.湖南農業(yè)大學青年基金. 鎘砷復合污染對不同耐性苧麻生理生態(tài)的影響
4. 2011-2015 .國家麻類產業(yè)技術體系土壤肥料崗位,農業(yè)部與財政部
5. 2012-2015. 國家公益性行業(yè)專項“稻魚耦合養(yǎng)殖技術研究與示范”
6. 2007-2010 .863項目“金屬礦區(qū)及周邊重金屬污染土壤聯(lián)合修復技術與示范”
7. 2006-2010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城郊土壤健康質量控制與修復技術研究”
8. 2007-2009.中央環(huán)?;饘m?ldquo;株洲新馬村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與示范”
9. 2008-2008.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超細度多產高抗苧麻新品種選育”
10. 2007-2008 .湖南農業(yè)大學人才引進項目“苧麻優(yōu)異基因鑒定、克隆與表達分析”
近年公開發(fā)表科研與教改論文:
1. 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創(chuàng)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3:22-24(第一作者)
2. 不同程度污染農田苧麻吸收積累鎘特性研究.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14): 275-279(第一作者)
3. 鈣氮配施對湘苧三號纖維產量和品質影響. 中國麻業(yè)科學. 2011, 33(5): 258- 261(第一作者)
4.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admium (Cd) by Ramie (Boehmeria nivea) Cultivars: A Field Study Acta Agriculture Scandinavica Section B. Soil and plant science, 2011,61: 641-647(第一作者)
5. 苧麻耐鎘品種差異及其篩選指標分析.作物學報,2011, 37(2):348-354(第一作者)
6. 湖南石門、冷水江、瀏陽3個礦區(qū)的苧麻重金屬含量及累積特征.生態(tài)學報,2011,31(3):0874-0881(第一作者)
7. 苧麻莖皮EST數(shù)據(jù)庫構建及ADF、β-微管蛋白基因時空表達分析.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10,2,382-388(第一作者)
8. 湖南冷水江銻礦區(qū)苧麻對重金屬的吸收和富集特性.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29(1):91-96(第一作者)
9. 苧麻莖皮表達序列標簽(EST)分析.熱帶作物學報,2008,29(2):198-201(第一作者)
10. 高細度苧麻種質資源篩選研究. 作物研究,2009,23(2):117-119 (第一作者)
11. 新中國苧麻品種演變及其趨勢. 世界農業(yè),2008(7):,17-18(第一作者)
近年參編著作:
1. 崔國賢主編,佘瑋等副主編.苧麻栽培與利用新技術.金盾出版社,2012
2. 揭雨成主編,佘瑋副主編.麻類作物適應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基礎研究.海南出版社,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