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繁殖方法包括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兩大類。無性繁殖能保持苧麻種性,是老麻區(qū)通常采用的繁殖方法,苧麻分蔸繁殖、切芽繁殖、嫩梢扦插繁殖的繁殖系數依次增加,生產應用也日趨重要,其中嫩梢扦插繁殖是目前生產上應用最多的繁殖方法。有性繁殖(種子繁殖)后代產生一定變異,但它的繁殖成本低、速度快,是新擴麻區(qū)普遍采用的繁殖方法。
苧麻切芽繁殖是把地下莖切成1
新植苧麻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要點:搞好麻園規(guī)劃,施足底肥,8片左右真葉可移栽,密度2500-3000穴/畝,嫩梢扦插苗適當深栽并培土,淋水活蔸,查苗補蔸,中耕除草,追肥催苗,適時破桿。壯齡苧麻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要點:搞好冬培(深中耕,施冬肥,培土);黑桿2/3收獲,麻收四快(快剝麻、快砍桿、快中耕、快施肥);季季追肥,平衡施肥;抗旱防漬;病蟲害防治。
苧麻的收獲與剝制加工技術(湖南農業(yè)大學苧麻研究所 崔國賢)
苧麻適宜收獲期指麻莖生長后期從上到下逐漸變褐,出現木栓化組織,當黑桿1/2到2/3,且下部麻葉脫落,麻蔸已萌發(fā)“催蔸麻”,即表明已達工藝成熟期,應及時搶收。我國秦、淮麻區(qū)及鄂西高山麻區(qū)可年收2次,長江中下游麻區(qū)可年收3次,華南麻區(qū)可年收3-4次,臺灣麻區(qū)可年收4-5次。
苧麻纖維的剝制加工指從苧麻莖桿上剝取粗制纖維(原麻)的過程,包括剝皮、浸水、刮麻及干燥等環(huán)節(jié),對原麻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1)剝皮:苧麻剝皮有扯剝法與砍剝法兩種,但我國大多數麻區(qū)采用扯剝法,它利用麻骨與麻皮間物理機械性質的不同,雙手配合將麻骨與麻皮分離,直接在麻田完成剝皮過程。 (2)浸水:剝下的麻皮要及時浸水,使麻殼變脆,促進麻殼與纖維的分離,并浸洗掉麻皮上的污泥和部分漿汁,一般浸1-2小時即可。(3)刮麻:刮麻是指將纖維從麻皮分離出來的過程,一般采用72型和沅江二號苧麻刮麻器刮麻,刮麻刀固定于支架上,刮麻時只能一片片刮,麻皮要分正反,一般每人每日可剝制干麻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