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苧麻收割裝置,涉及苧麻收割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包括切割刀盤、莖稈喂入盤、分禾器組、扶禾收集器和驅動系統(tǒng),兩切割刀盤之間相互咬合,通過兩切割刀盤的咬合作用實現(xiàn)對莖稈的完全切割,莖稈喂入盤與切割刀盤一一對應設置,莖稈喂入盤轉動設置于切割刀盤正上方,莖稈喂入盤用于保證切割過程中莖稈切割后向后輸送,分禾器組設置于切割刀盤的下方,通過分禾器組實現(xiàn)莖稈的位置限定,扶禾收集器設置于莖稈喂入盤上方且其用于實現(xiàn)莖稈中上部向前推送,使莖稈向后輸送,驅動系統(tǒng)用于控制切割刀盤和莖稈喂入盤同步轉動。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往復式收割臺進行改進,通過兩個圓弧形結構設計的切割刀盤能夠有效地降低切割摩擦阻力,提高收割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割刀盤(1),相對設置的兩所述切割刀盤(1)之間相互咬合,通過兩所述切割刀盤(1)的咬合作用實現(xiàn)對莖稈的完全切割;
莖稈喂入盤(2),所述莖稈喂入盤(2)與所述切割刀盤(1)一一對應設置,所述莖稈喂入盤(2)轉動設置于所述切割刀盤(1)正上方,通過莖稈喂入盤(2)用于保證切割過程中莖稈切割后向后輸送;
分禾器組,所述分禾器組設置于所述切割刀盤(1)的下方,通過分禾器組實現(xiàn)莖稈的位置限定;
扶禾收集器(7),所述扶禾收集器(7)設置于所述莖稈喂入盤(2)上方且其用于實現(xiàn)莖稈向后輸送;以及
驅動系統(tǒng),所述驅動系統(tǒng)用于控制切割刀盤(1)和莖稈喂入盤(2)同步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裝置還包括機架(11)和分禾架(16),所述分禾架(16)設置在所述機架(11)靠近底部位置且兩者固定連接;
所述分禾器組包括大分禾器(5)和小分禾器(6),所述大分禾器(5)和小分禾器(6)均與分禾架(16)固定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裝置還包括轉動設置在所述機架(11)上的第一轉盤(17)和第二轉盤(18),所述第一轉盤(17)與對應的切割刀盤(1)同軸心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轉盤(18)與對應的切割刀盤(1)同軸心固定連接,所述切割刀盤(1)設置為圓弧形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兩所述切割刀盤(1)以分禾架(16)為中心左右對稱設置,所述莖稈喂入盤(2)設置成雙層交叉結構,所述扶禾收集器(7)設置為U形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系統(tǒng)包括三相異步電機(8)和齒輪減速機構(3),所述三相異步電機(8)和齒輪減速機構(3)均固定安裝在所述機架(11)上;
所述三相異步電機(8)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電機同步帶輪(14),所述齒輪減速機構(3)包括變速同步帶輪(13),所述電機同步帶輪(14)與所述變速同步帶輪(13)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4)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系統(tǒng)還包括喂入盤帶輪(10),所述喂入盤帶輪(10)同軸心固定設置在所述莖稈喂入盤(2)頂部;
所述齒輪減速機構(3)還包括減速軸(9),所述變速同步帶輪(13)固定設置在所述減速軸(9)上端部,所述減速軸(9)周側面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傳動帶輪和第二傳動帶輪;
所述喂入盤帶輪(10)與所述第一傳動帶輪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19)連接,所述莖稈喂入盤(2)的中心軸上端部固定設置有切割刀同步帶輪(12),所述切割刀同步帶輪(12)與所述第二傳動帶輪之間通過第三同步帶(15)連接。
7.一種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01、通過整機驅使苧麻收割裝置前進,使得苧麻收割裝置靠近待收割的苧麻,此時苧麻中上段在扶禾收集器(7)的作用下向苧麻收割區(qū)域靠攏;
S02、通過大分禾器(5)和小分禾器(6)將苧麻依次分開,并將苧麻根部喂入切割區(qū)域,三相異步電機(8)通過減速軸(9)實現(xiàn)減速增扭后,動力由切割刀同步帶輪(12)驅動切割刀盤(1),在兩個切割刀盤(1)反向同步旋轉作用下,將苧麻根部切斷;
S03、三相異步電機(8)通過減速軸(9)控制變速同步帶輪(13)驅使第一轉盤(17)和第二轉盤(18)進行旋轉后,將苧麻從根部喂入剝麻器,實現(xiàn)連續(xù)收割作業(yè)。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苧麻收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苧麻收割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苧麻產量占全世界90%以上,其是一種適宜南方種植的優(yōu)質飼料作物,由于苧麻收割作業(yè)的成本不斷上升,苧麻收獲機械研究開發(fā)已成為苧麻生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研究高效苧麻收割機切割器成為解決苧麻收獲的首要任務。
現(xiàn)有的苧麻收割機大多采用往復式收割方式,不僅收割效率低,而且容易卡齒,切割力不夠。為此,我們提供了一種苧麻收割裝置,用以解決上述中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苧麻收割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的苧麻收割機大多采用往復式收割方式,不僅收割效率低,而且容易卡齒,切割力不夠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為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包括切割刀盤,相對設置的兩所述切割刀盤之間相互咬合,通過兩所述切割刀盤的咬合作用實現(xiàn)對莖稈的完全切割;莖稈喂入盤,所述莖稈喂入盤與所述切割刀盤一一對應設置,所述莖稈喂入盤轉動設置于所述切割刀盤正上方,通過莖稈喂入盤用于保證切割后向后輸送;分禾器組,所述分禾器組設置于所述切割刀盤的下方,通過分禾器組實現(xiàn)莖稈的位置限定;扶禾收集器,所述扶禾收集器設置于所述莖稈喂入盤上方且其用于實現(xiàn)莖稈向后輸送;以及驅動系統(tǒng),所述驅動系統(tǒng)用于控制切割刀盤和莖稈喂入盤同步轉動。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收割裝置還包括機架和分禾架,所述分禾架設置在所述機架靠近底部位置且兩者固定連接;所述分禾器組包括大分禾器和小分禾器,所述大分禾器和小分禾器均與分禾架固定連接。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收割裝置還包括轉動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第一轉盤和第二轉盤,所述第一轉盤與對應的切割刀盤同軸心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轉盤與對應的切割刀盤同軸心固定連接,所述切割刀盤設置為圓弧形結構。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兩所述切割刀盤以分禾架為中心左右對稱設置,所述莖稈喂入盤設置成雙層交叉結構,所述扶禾收集器設置為U形結構。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系統(tǒng)包括三相異步電機和齒輪減速機構,所述三相異步電機和齒輪減速機構均固定安裝在所述機架上;所述三相異步電機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電機同步帶輪,所述齒輪減速機構包括變速同步帶輪,所述電機同步帶輪與所述變速同步帶輪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連接。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系統(tǒng)還包括喂入盤帶輪,所述喂入盤帶輪同軸心固定設置在所述莖稈喂入盤頂部;所述齒輪減速機構還包括減速軸,所述變速同步帶輪固定設置在所述減速軸上端部,所述減速軸周側面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傳動帶輪和第二傳動帶輪。
所述喂入盤帶輪與所述第一傳動帶輪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連接,所述莖稈喂入盤的中心軸上端部固定設置有切割刀同步帶輪,所述切割刀同步帶輪與所述第二傳動帶輪之間通過第三同步帶連接。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往復式收割臺進行改進,通過兩個圓弧形結構設計的切割刀盤能夠有效地降低切割摩擦,提高收割效率。
當然,實施本發(fā)明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一種苧麻收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切割刀盤,2-莖稈喂入盤,3-齒輪減速機構,4-第一同步帶,5-大分禾器,6-小分禾器,7-扶禾收集器,8-三相異步電機,9-減速軸,10-喂入盤帶輪,11-機架,12-切割刀同步帶輪,13-變速同步帶輪,14-電機同步帶輪,15-第三同步帶,16-分禾架,17-第一轉盤,18-第二轉盤,19-第二同步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具體實施例1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為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包括:
切割刀盤1,相對設置的兩切割刀盤1之間相互咬合,通過兩切割刀盤1的咬合作用實現(xiàn)對莖稈的完全切割;切割刀盤1設置為圓弧形結構,能夠有效地對苧麻莖稈進行兩次切割,圓弧同步咬合使得第二次擠壓切割能夠完全切除莖稈,降低磨損。
莖稈喂入盤2,莖稈喂入盤2與切割刀盤1一一對應設置,莖稈喂入盤2轉動設置于切割刀盤1正上方,其主要是在切割的過程中保證莖稈不倒,能夠讓切割刀盤1平穩(wěn)切割,并且切割完成后將苧麻莖桿向后輸送;
分禾器組,分禾器組設置于切割刀盤1的下方,通過分禾器組實現(xiàn)莖稈的位置限定;
扶禾收集器7,扶禾收集器7設置于莖稈喂入盤2上方且其用于實現(xiàn)莖稈向后輸送;以及
驅動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用于控制切割刀盤1和莖稈喂入盤2同步轉動。
在本發(fā)明該實施例中,收割裝置還包括機架11和分禾架16,分禾架16設置在機架11靠近底部位置且兩者固定連接;分禾器組包括大分禾器5和小分禾器6,大分禾器5和小分禾器6均與分禾架16固定連接;
大分禾器5和小分禾器6平鋪排列,大分禾器5不少于2個,小分禾器6不少于5個,大分禾器5應對不同地形,首先進行第一次分禾,小分禾器6在大分禾器5分禾后對苧麻莖稈進行位置限定,使切割刀盤1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對莖桿進行切割。
分禾架16固定在機架11上方便排列放置分禾器組,能夠在機器行進的過程中保證苧麻莖稈平穩(wěn)有序的被切割(安裝位置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節(jié))。
在本發(fā)明該實施例中,收割裝置還包括轉動設置在機架11上的第一轉盤17和第二轉盤18,第一轉盤17與對應的切割刀盤1同軸心固定連接,第二轉盤18與對應的切割刀盤1同軸心固定連接。
在本發(fā)明該實施例中,兩切割刀盤1以分禾架16為中心左右對稱設置,莖稈喂入盤2設置成雙層交叉結構,扶禾收集器7設置為U形結構。
在本發(fā)明該實施例中,驅動系統(tǒng)包括三相異步電機8和齒輪減速機構3,三相異步電機8和齒輪減速機構3均固定安裝在機架11上,三相異步電機8與齒輪減速機構3電性連接;
三相異步電機8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電機同步帶輪14,齒輪減速機構3包括變速同步帶輪13,電機同步帶輪14與變速同步帶輪13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4連接;通過齒輪減速機構3使得在高功率低電動機(即三相異步電機8)的帶動下傳遞更大扭矩,從而降低轉速。
在本發(fā)明該實施例中,驅動系統(tǒng)還包括喂入盤帶輪10,喂入盤帶輪10同軸心固定設置在莖稈喂入盤2頂部;
齒輪減速機構3還包括減速軸9,變速同步帶輪13固定設置在減速軸9上端部,減速軸9周側面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傳動帶輪和第二傳動帶輪;
喂入盤帶輪10與第一傳動帶輪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19連接,莖稈喂入盤2的中心軸上端部固定設置有切割刀同步帶輪12,切割刀同步帶輪12與第二傳動帶輪之間通過第三同步帶15連接;通過采用同步帶的傳動方式,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兩切割刀盤1咬和切割。
通過三相異步電機8傳輸動力,在第一同步帶4的作用下實現(xiàn)齒輪減速機構3上的變速同步帶輪13的減速旋轉,在減速軸9的作用下驅使第二同步帶19和第三同步帶15同步減速旋轉,由此實現(xiàn)切割刀盤1和莖稈喂入盤2的同步減速旋轉,分禾架16上安裝的大小分禾器,將一定割幅內的苧麻莖稈推至一定切割位置,使切割刀盤1在預定位置對苧麻莖稈進行切割,同時莖稈喂入盤2在扶穩(wěn)莖稈的同時將其向后平穩(wěn)輸送,在上端扶禾收集器7的共同作用下,切割輸送平穩(wěn)進行,為苧麻莖稈后續(xù)剝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具體實施例2
一種苧麻收割裝置,包括如下步驟:
S01、通過整機驅使苧麻收割裝置前進,使得苧麻收割裝置靠近待收割的苧麻,此時苧麻中上段在扶禾收集器(7)的作用下向苧麻收割區(qū)域靠攏;
S02、通過大分禾器(5)和小分禾器(6)將苧麻依次分開,并將苧麻根部喂入切割區(qū)域,三相異步電機(8)通過減速軸(9)實現(xiàn)減速增扭后,動力由切割刀同步帶輪(12)驅動切割刀盤(1),在兩個切割刀盤(1)反向同步旋轉作用下,將苧麻根部切斷;
S03、三相異步電機(8)通過減速軸(9)控制變速同步帶輪(13)驅使第一轉盤(17)和第二轉盤(18)進行旋轉后,將苧麻從根部喂入剝麻器,實現(xiàn)連續(xù)收割作業(yè)。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公開的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jié),也不限制該發(fā)明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jù)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發(fā)明。本發(fā)明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王振玉 郭德全 杜杭 張大鵬 王志宏 任曉壢 劉波 譚敏堯 劉宇,申請?zhí)枺?/font>CN202311379415.X,申請日:2023.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