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S1:準備525份亞麻纖維、210份聚乳酸纖維、816份毛發(fā)纖維和1220份蠶絲;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本發(fā)明通過對復合纖維進行等離子處理,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同時將亞麻纖維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從而提高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抗菌性能。
權利要求書
1.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準備525份亞麻纖維、210份聚乳酸纖維、816份毛發(fā)纖維和1220份蠶絲;
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等離子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清洗裝置內進行處理;
2)清洗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處理裝置內,離子處理裝置釋放活性粒子,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
3)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清潔處理;
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
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
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將亞麻混紡紗線經過經紗和緯紗按平紋組織編織成面料,即得針織面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水洗處理步驟:
1)將亞麻纖維放入水中,加入清洗劑后浸泡1535min;
2)將浸泡后的亞麻纖維換到清水中,再加入軟化劑后浸泡0.61h,揉搓37遍;
3)將清洗后的亞麻纖維晾干;
4)將亞麻纖維鋪在桌子上,使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溫度為14016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劑為食鹽和洗衣液的混合液。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食鹽和所述洗衣液的質量比為4: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軟化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向水中加入纖維素酶,控制水的溫度為1535℃,浸泡時間為2040min;
2)再向水中加入氨基硅酮,浸泡時間為1535min,同時水中的復合纖維條進行攪動;
3)取出復合纖維條進行風干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抗菌處理步驟:
1)將亞麻生條放入容器內,向容器內加入清洗水與抗菌液,清洗水與抗菌液混合后將亞麻生條遮蓋,浸泡1535min,并對容器內的亞麻生條進行攪動;
2)浸泡后自然風干。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液為枯草桿菌素、多粘菌素、活性納米氧化鋅、金剛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除塵清潔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懸掛在支架上,通過風機對懸掛的復合纖維條進行吹掃除塵;
2)將吹掃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加入中性清洗劑,控制水溫3050℃,浸泡37min;
3)浸泡后取出干燥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
背景技術
亞麻纖維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纖維,為束性植物纖維,具有天然的紡錘形結構和獨特的果膠質斜邊孔,獨具冰爽、吸汗、透氣、低靜電、防腐功能。
然而,亞麻纖維是麻類中最細的纖維,細度離散性大、長度不一且沒有苧麻長,麻粒子多同時纖維斷裂伸長低,采用混紡工藝能夠使針織物變得柔軟、不易起皺,能有效地彌補亞麻纖維自身的一些不足,可以很好地滿足混紡產品的要求,使得亞麻的應用更加廣泛,在對亞麻纖維進行混紡處理后,得到的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親水性較差,同時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抗菌性能較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準備525份亞麻纖維、210份聚乳酸纖維、816份毛發(fā)纖維和1220份蠶絲;
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等離子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清洗裝置內進行處理;
2)清洗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處理裝置內,離子處理裝置釋放活性粒子,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
3)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清潔處理;
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
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
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將亞麻混紡紗線經過經紗和緯紗按平紋組織編織成面料,即得針織面料。
優(yōu)選的,所述S3中的水洗處理步驟:
1)將亞麻纖維放入水中,加入清洗劑后浸泡1535min;
2)將浸泡后的亞麻纖維換到清水中,再加入軟化劑后浸泡0.61h,揉搓37遍;
3)將清洗后的亞麻纖維晾干;
4)將亞麻纖維鋪在桌子上,使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溫度為140160℃。
優(yōu)選的,所述清洗劑為食鹽和洗衣液的混合液。
優(yōu)選的,所述食鹽和所述洗衣液的質量比為4:1。
優(yōu)選的,所述S3中的軟化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向水中加入纖維素酶,控制水的溫度為1535℃,浸泡時間為2040min;
2)再向水中加入氨基硅酮,浸泡時間為1535min,同時水中的復合纖維條進行攪動;
3)取出復合纖維條進行風干處理。
優(yōu)選的,所述S3中的抗菌處理步驟:
1)將亞麻生條放入容器內,向容器內加入清洗水與抗菌液,清洗水與抗菌液混合后將亞麻生條遮蓋,浸泡1535min,并對容器內的亞麻生條進行攪動;
2)浸泡后自然風干。
優(yōu)選的,所述抗菌液為枯草桿菌素、多粘菌素、活性納米氧化鋅、金剛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優(yōu)選的,所述S2中的除塵清潔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懸掛在支架上,通過風機對懸掛的復合纖維條進行吹掃除塵;
2)將吹掃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加入中性清洗劑,控制水溫3050℃,浸泡37min;
3)浸泡后取出干燥處理。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有益效果在于:
通過對復合纖維進行等離子處理,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同時將亞麻纖維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從而提高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抗菌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準備5份亞麻纖維、2份聚乳酸纖維、8份毛發(fā)纖維和12份蠶絲;
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提高復合纖維條的吸水性與附著力,等離子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清洗裝置內進行處理,取出復合纖維條上的雜質;
2)清洗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處理裝置內,離子處理裝置釋放活性粒子,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
3)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清潔處理;
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
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
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將亞麻混紡紗線經過經紗和緯紗按平紋組織編織成面料,即得針織面料。
S3中的水洗處理步驟:
1)將亞麻纖維放入水中,加入食鹽和洗衣液的混合液后浸泡15min,食鹽和洗衣液的質量比為4:1,軟化纖維的同時去除污垢和雜質;
2)將浸泡后的亞麻纖維換到清水中,再加入軟化劑后浸泡0.6h,揉搓3遍;
3)將清洗后的亞麻纖維晾干;
4)將亞麻纖維鋪在桌子上,使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溫度為140℃。
S3中的軟化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向水中加入纖維素酶,纖維素酶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水解軟化,控制水的溫度為15℃,浸泡時間為20min;
2)再向水中加入氨基硅酮,浸泡時間為1535min,同時水中的復合纖維條進行攪動,提高復合纖維條的軟化效果;
3)取出復合纖維條進行風干處理。
S3中的抗菌處理步驟:
1)將亞麻生條放入容器內,向容器內加入清洗水與抗菌液,清洗水與抗菌液混合后將亞麻生條遮蓋,浸泡15min,并對容器內的亞麻生條進行攪動,提高亞麻生條的抗菌性能;
2)浸泡后自然風干。
抗菌液為枯草桿菌素、多粘菌素、活性納米氧化鋅、金剛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S2中的除塵清潔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懸掛在支架上,通過風機對懸掛的復合纖維條進行吹掃除塵;
2)將吹掃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加入中性清洗劑,控制水溫30℃,浸泡3min;
3)浸泡后取出干燥處理。
通過對復合纖維進行等離子處理,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同時將亞麻纖維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從而提高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抗菌性能。
實施例2: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準備10份亞麻纖維、4份聚乳酸纖維、10份毛發(fā)纖維和14份蠶絲;
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提高復合纖維條的吸水性與附著力,等離子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清洗裝置內進行處理,取出復合纖維條上的雜質;
2)清洗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處理裝置內,離子處理裝置釋放活性粒子,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
3)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清潔處理;
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
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
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將亞麻混紡紗線經過經紗和緯紗按平紋組織編織成面料,即得針織面料。
S3中的水洗處理步驟:
1)將亞麻纖維放入水中,加入食鹽和洗衣液的混合液后浸泡20min,食鹽和洗衣液的質量比為4:1,軟化纖維的同時去除污垢和雜質;
2)將浸泡后的亞麻纖維換到清水中,再加入軟化劑后浸泡0.7h,揉搓4遍;
3)將清洗后的亞麻纖維晾干;
4)將亞麻纖維鋪在桌子上,使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溫度為145℃。
S3中的軟化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向水中加入纖維素酶,纖維素酶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水解軟化,控制水的溫度為20℃,浸泡時間為25min;
2)再向水中加入氨基硅酮,浸泡時間為1535min,同時水中的復合纖維條進行攪動,提高復合纖維條的軟化效果;
3)取出復合纖維條進行風干處理。
S3中的抗菌處理步驟:
1)將亞麻生條放入容器內,向容器內加入清洗水與抗菌液,清洗水與抗菌液混合后將亞麻生條遮蓋,浸泡20min,并對容器內的亞麻生條進行攪動,提高亞麻生條的抗菌性能;
2)浸泡后自然風干。
抗菌液為枯草桿菌素、多粘菌素、活性納米氧化鋅、金剛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S2中的除塵清潔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懸掛在支架上,通過風機對懸掛的復合纖維條進行吹掃除塵;
2)將吹掃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加入中性清洗劑,控制水溫35℃,浸泡4min;
3)浸泡后取出干燥處理。
實施例3: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準備15份亞麻纖維、6份聚乳酸纖維、12份毛發(fā)纖維和16份蠶絲;
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提高復合纖維條的吸水性與附著力,等離子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清洗裝置內進行處理,取出復合纖維條上的雜質;
2)清洗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處理裝置內,離子處理裝置釋放活性粒子,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
3)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清潔處理;
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
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
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將亞麻混紡紗線經過經紗和緯紗按平紋組織編織成面料,即得針織面料。
S3中的水洗處理步驟:
1)將亞麻纖維放入水中,加入食鹽和洗衣液的混合液后浸泡25min,食鹽和洗衣液的質量比為4:1,軟化纖維的同時去除污垢和雜質;
2)將浸泡后的亞麻纖維換到清水中,再加入軟化劑后浸泡0.8h,揉搓5遍;
3)將清洗后的亞麻纖維晾干;
4)將亞麻纖維鋪在桌子上,使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溫度為150℃。
S3中的軟化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向水中加入纖維素酶,纖維素酶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水解軟化,控制水的溫度為25℃,浸泡時間為30min;
2)再向水中加入氨基硅酮,浸泡時間為1535min,同時水中的復合纖維條進行攪動,提高復合纖維條的軟化效果;
3)取出復合纖維條進行風干處理。
S3中的抗菌處理步驟:
1)將亞麻生條放入容器內,向容器內加入清洗水與抗菌液,清洗水與抗菌液混合后將亞麻生條遮蓋,浸泡25min,并對容器內的亞麻生條進行攪動,提高亞麻生條的抗菌性能;
2)浸泡后自然風干。
抗菌液為枯草桿菌素、多粘菌素、活性納米氧化鋅、金剛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S2中的除塵清潔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懸掛在支架上,通過風機對懸掛的復合纖維條進行吹掃除塵;
2)將吹掃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加入中性清洗劑,控制水溫40℃,浸泡5min;
3)浸泡后取出干燥處理。
實施例4: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準備20份亞麻纖維、8份聚乳酸纖維、14份毛發(fā)纖維和18份蠶絲;
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提高復合纖維條的吸水性與附著力,等離子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清洗裝置內進行處理,取出復合纖維條上的雜質;
2)清洗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處理裝置內,離子處理裝置釋放活性粒子,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
3)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清潔處理;
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
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
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將亞麻混紡紗線經過經紗和緯紗按平紋組織編織成面料,即得針織面料。
S3中的水洗處理步驟:
1)將亞麻纖維放入水中,加入食鹽和洗衣液的混合液后浸泡30min,食鹽和洗衣液的質量比為4:1,軟化纖維的同時去除污垢和雜質;
2)將浸泡后的亞麻纖維換到清水中,再加入軟化劑后浸泡0.9h,揉搓6遍;
3)將清洗后的亞麻纖維晾干;
4)將亞麻纖維鋪在桌子上,使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溫度為155℃。
S3中的軟化步驟:
2)將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向水中加入纖維素酶,纖維素酶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水解軟化,控制水的溫度為30℃,浸泡時間為35min;
2)再向水中加入氨基硅酮,浸泡時間為1535min,同時水中的復合纖維條進行攪動,提高復合纖維條的軟化效果;
3)取出復合纖維條進行風干處理。
S3中的抗菌處理步驟:
1)將亞麻生條放入容器內,向容器內加入清洗水與抗菌液,清洗水與抗菌液混合后將亞麻生條遮蓋,浸泡30min,并對容器內的亞麻生條進行攪動,提高亞麻生條的抗菌性能;
2)浸泡后自然風干。
抗菌液為枯草桿菌素、多粘菌素、活性納米氧化鋅、金剛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S2中的除塵清潔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懸掛在支架上,通過風機對懸掛的復合纖維條進行吹掃除塵;
2)將吹掃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加入中性清洗劑,控制水溫45℃,浸泡6min;
3)浸泡后取出干燥處理。
實施例5: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準備25份亞麻纖維、10份聚乳酸纖維、16份毛發(fā)纖維和20份蠶絲;
S2:將毛發(fā)纖維、聚乳酸纖維和蠶絲制成復合纖維條,再對復合纖維條進行等離子處理,提高復合纖維條的吸水性與附著力,等離子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清洗裝置內進行處理,取出復合纖維條上的雜質;
2)清洗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離子處理裝置內,離子處理裝置釋放活性粒子,活性粒子破壞復合纖維表面,形成溝槽裂縫,對復合纖維條表面進行改性,增強復合纖維條表面的吸水性與附著力;
3)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清潔處理;
S3:將亞麻纖維經過水洗、軟化、梳麻制得亞麻生條,對亞麻生條進行抗菌處理;
S4:將復合纖維條和亞麻生條進行并條工序處理后得到熟條;
S5:將熟條經延絞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亞麻混紡紗線,將亞麻混紡紗線經過經紗和緯紗按平紋組織編織成面料,即得針織面料。
S3中的水洗處理步驟:
1)將亞麻纖維放入水中,加入食鹽和洗衣液的混合液后浸泡35min,食鹽和洗衣液的質量比為4:1,軟化纖維的同時去除污垢和雜質;
2)將浸泡后的亞麻纖維換到清水中,再加入軟化劑后浸泡1h,揉搓7遍;
3)將清洗后的亞麻纖維晾干;
4)將亞麻纖維鋪在桌子上,使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溫度為160℃。
S3中的軟化步驟:
3)將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向水中加入纖維素酶,纖維素酶對復合纖維條進行水解軟化,控制水的溫度為35℃,浸泡時間為40min;
2)再向水中加入氨基硅酮,浸泡時間為1535min,同時水中的復合纖維條進行攪動,提高復合纖維條的軟化效果;
3)取出復合纖維條進行風干處理。
S3中的抗菌處理步驟:
1)將亞麻生條放入容器內,向容器內加入清洗水與抗菌液,清洗水與抗菌液混合后將亞麻生條遮蓋,浸泡35min,并對容器內的亞麻生條進行攪動,提高亞麻生條的抗菌性能;
2)浸泡后自然風干。
抗菌液為枯草桿菌素、多粘菌素、活性納米氧化鋅、金剛藤提取物的混合物。
S2中的除塵清潔處理步驟;
1)將復合纖維條懸掛在支架上,通過風機對懸掛的復合纖維條進行吹掃除塵;
2)將吹掃后的復合纖維條放入水中,加入中性清洗劑,控制水溫50℃,浸泡7min;
3)浸泡后取出干燥處理。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文章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一種亞麻混紡針織面料的紡織工藝,發(fā)明人:尹書新,鄭浩,何聲珍,楊蓉蓉,申請?zhí)?/font>:202411031568.X,申請日:2024.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