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發(fā)明適用于漢麻纖維漂白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包括漂白箱,還包括:橫架、彈性伸縮缸、導套、導輥、支撐輥、升降板、伸縮缸和傳動桿,當伸縮缸驅動升降板上升時,在條形孔對傳動桿限位的作用下,多個彈性伸縮缸向中間同步收縮;當伸縮缸驅動升降板下降時,在條形孔對傳動桿限位的作用下,多個彈性伸縮缸向兩側同步擴展;緩沖提升組件,在升降板升降運動的過程中,緩沖提升組件用于抽取漂白箱內部的漂白劑并向軟管緩沖輸送,經(jīng)傳動桿傳輸后,最終通過噴頭噴出并作用于纖維物料上。本發(fā)明通過纖維物料的穩(wěn)定且動態(tài)S形輸送、以及智能緩沖噴灑機制,顯著提升了漂白效率和質量。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包括漂白箱(3),所述漂白箱(3)的前側安裝有開合門(9),所述漂白箱(3)的兩側壁上部還分別開設有用于纖維物料(5)進出的物料進出口(4);
所述漂白箱(3)的頂部還安裝有用于向漂白箱(3)內添加漂白劑的漂白劑添加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橫架(12),所述漂白箱(3)的內側固定有橫架(12),橫架(12)的前側均勻分布設有多個彈性伸縮缸(16),且相鄰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交錯設置,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上還固定有導套(19),導套(19)與橫架(12)滑動連接,位于兩端的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轉動安裝有導輥(15),其余的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轉動安裝有支撐輥(22),所述導輥(15)和支撐輥(22)配合用于纖維物料(5)從漂白箱(3)兩側壁的物料進出口(4)輸入和輸出,以及使得纖維物料(5)在漂白箱(3)內呈S形輸送進行漂白;
升降板(13),所述橫架(12)的后側設有升降板(13),升降板(13)的底部固定有伸縮缸(10),伸縮缸(10)的缸體與漂白箱(3)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13)上開設有多條條形孔(17),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上固定有與條形孔(17)配合滑動的傳動桿(20),且當所述伸縮缸(10)驅動升降板(13)上升時,在條形孔(17)對傳動桿(20)限位的作用下,多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向中間同步收縮;當所述伸縮缸(10)驅動升降板(13)下降時,在條形孔(17)對傳動桿(20)限位的作用下,多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向兩側同步擴展;
緩沖提升組件,所述漂白箱(3)的底部安裝有緩沖提升組件,緩沖提升組件與升降板(13)的底部連接,緩沖提升組件還分別通過軟管(23)與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連接,傳動桿(20)上還安裝有用于向纖維物料(5)噴灑漂白劑的噴頭(21);在所述升降板(13)升降運動的過程中,所述緩沖提升組件用于抽取漂白箱(3)內部的漂白劑并向軟管(23)緩沖輸送,經(jīng)傳動桿(20)傳輸后,最終通過噴頭(21)噴出并作用于纖維物料(5)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伸縮缸(16)豎直設置,彈性伸縮缸(16)的后側設有兩根橫架(12),兩根橫架(12)與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上下兩端對應;
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后側上下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個導套(19),兩個所述導套(19)對應與兩根所述橫架(12)滑動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兩端的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位于其上部,且在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導輥(15)與物料進出口(4)水平對應;
所述導輥(15)和支撐輥(22)均通過輥軸(14)與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轉動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3)的底部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個伸縮缸(10),伸縮缸(10)的缸體貫穿漂白箱(3)的底部并固定安裝;
中間的一個所述條形孔(17)豎直設置,兩側的所述條形孔(17)其下端向遠離中間的所述條形孔(17)逐漸傾斜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貫穿彈性伸縮缸(16)設置,且與所述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為空心結構,軟管(23)通過傳動桿(20)與噴頭(21)連通;
與所述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至少一個與纖維物料(5)對應的噴頭(21)。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提升組件包括貫穿固定于漂白箱(3)的底部中間的提升筒(11),所述提升筒(11)的內側滑動設有活塞(28),活塞(28)的上側設有升降桿(26),升降桿(26)從提升筒(11)的頂部滑動伸出并與升降板(13)底部固定連接;
所述升降桿(26)的下部開設有空腔(30),空腔(30)內滑動設有套環(huán)(33),套環(huán)(33)的內側滑動設有內管(36),內管(36)的下端從升降桿(26)底部滑動伸出并與活塞(28)固定連接;
所述內管(36)的內側轉動連接有螺桿(31),螺桿(31)的下端從活塞(28)底部轉動伸出并固定有旋鈕(29);
所述內管(36)側壁上還開設有調節(jié)口(32),調節(jié)口(32)內滑動設有螺紋塊(34),螺紋塊(34)的外端與套環(huán)(33)內壁固定連接,螺紋塊(34)的內端與螺桿(31)螺紋連接;
所述套環(huán)(33)的下側于內管(36)上還套設有彈簧(35),彈簧(35)用于對套環(huán)(33)彈性支撐,并使得所述活塞(28)與升降桿(26)的下端彈性抵接;
所述提升筒(11)的上部分別設有提升出管(24)和提升進管(25),提升進管(25)與漂白箱(3)的內側下部連通,軟管(23)遠離傳動桿(20)的一端與提升出管(24)連接;
所述提升出管(24)和提升進管(25)內分別設有單向閥一和單向閥二,所述單向閥一用于提升筒(11)內腔的漂白劑通過提升出管(24)向軟管(23)輸送,反向截止;所述單向閥二用于漂白箱(3)內側下部的漂白劑通過提升進管(25)進入到漂白箱(3)的內腔中,反向截止。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白箱(3)的內側下部還固定有中間向上突出的過濾板(18),提升進管(25)與過濾板(18)的下側空間連通,過濾板(18)還分別與伸縮缸(10)的缸體、提升筒(11)和提升出管(24)密封固定連接;所述過濾板(18)的外圈上側于漂白箱(3)側壁上還設有清污排出口(2)。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筒(11)的下端為開口結構,提升筒(11)的下端還可拆卸設有可拆卸網(wǎng)板(27)。
9.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白劑添加組件包括漂白劑添加管(6)、電磁閥(7)和漂白劑箱(8);
所述漂白劑箱(8)固定于漂白箱(3)的頂部,所述漂白劑箱(8)的底部安裝有漂白劑添加管(6),漂白劑添加管(6)上安裝有電磁閥(7),漂白劑添加管(6)的另一端與漂白箱(3)的內腔連通;
所述漂白箱(3)的內腔還安裝有漂白劑濃度測量儀和漂白劑液位測量儀,根據(jù)所述漂白劑濃度測量儀和漂白劑液位測量儀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控制所述電磁閥(7)開啟。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漢麻纖維漂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
背景技術
漢麻纖維是從漢麻植物莖稈的韌皮部提取的天然長纖維。以下是關于漢麻纖維的一些特點和用途:吸濕透氣、抗菌防霉、防紫外線、環(huán)??沙掷m(xù)以及耐用性強,可以制成紡織品、衛(wèi)生用品、復合材料以及包裝材料等。
在制造過程中,漢麻纖維通常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處理步驟來去除植物中的木質素和其他非纖維成分,以便得到純凈的纖維。對于漢麻纖維的處理還包括漂白過程,但現(xiàn)有的漂白裝置結構傳統(tǒng),無法對于纖維物料進行穩(wěn)定且動態(tài)輸送,一般僅是單純的采用浸泡漂白方式,缺少智能緩沖噴灑輔助機制,影響對于纖維物料的漂白效率和質量。
因此,針對以上現(xiàn)狀,迫切需要開發(fā)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以克服當前實際應用中的不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旨在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包括漂白箱,所述漂白箱的前側安裝有開合門,所述漂白箱的兩側壁上部還分別開設有用于纖維物料進出的物料進出口,所述漂白箱的頂部還安裝有用于向漂白箱內添加漂白劑的漂白劑添加組件,還包括:
橫架,所述漂白箱的內側固定有橫架,橫架的前側均勻分布設有多個彈性伸縮缸,且相鄰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的伸縮端交錯設置,彈性伸縮缸的缸體上還固定有導套,導套與橫架滑動連接,位于兩端的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的伸縮端轉動安裝有導輥,其余的所述彈性伸縮缸的伸縮端轉動安裝有支撐輥,所述導輥和支撐輥配合用于纖維物料從漂白箱兩側壁的物料進出口輸入和輸出,以及使得纖維物料在漂白箱內呈S形輸送進行漂白;
升降板,所述橫架的后側設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底部固定有伸縮缸,伸縮缸的缸體與漂白箱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上開設有多條條形孔,彈性伸縮缸的缸體上固定有與條形孔配合滑動的傳動桿,且當所述伸縮缸驅動升降板上升時,在條形孔對傳動桿限位的作用下,多個所述彈性伸縮缸向中間同步收縮;當所述伸縮缸驅動升降板下降時,在條形孔對傳動桿限位的作用下,多個所述彈性伸縮缸向兩側同步擴展;
緩沖提升組件,所述漂白箱的底部安裝有緩沖提升組件,緩沖提升組件與升降板的底部連接,緩沖提升組件還分別通過軟管與支撐輥對應的彈性伸縮缸上的傳動桿連接,傳動桿上還安裝有用于向纖維物料噴灑漂白劑的噴頭;在所述升降板升降運動的過程中,所述緩沖提升組件用于抽取漂白箱內部的漂白劑并向軟管緩沖輸送,經(jīng)傳動桿傳輸后,最終通過噴頭噴出并作用于纖維物料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彈性伸縮缸豎直設置,彈性伸縮缸的后側設有兩根橫架,兩根橫架與彈性伸縮缸的缸體上下兩端對應,所述彈性伸縮缸的缸體后側上下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個導套,兩個所述導套對應與兩根所述橫架滑動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位于兩端的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的伸縮端位于其上部,且在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導輥與物料進出口水平對應;所述導輥和支撐輥均通過輥軸與彈性伸縮缸的伸縮端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個伸縮缸,伸縮缸的缸體貫穿漂白箱的底部并固定安裝;中間的一個所述條形孔豎直設置,兩側的所述條形孔其下端向遠離中間的所述條形孔逐漸傾斜設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與所述支撐輥對應的彈性伸縮缸上的傳動桿貫穿彈性伸縮缸設置,且與所述支撐輥對應的彈性伸縮缸上的傳動桿為空心結構,軟管通過傳動桿與噴頭連通;與所述支撐輥對應的彈性伸縮缸上的傳動桿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至少一個與纖維物料對應的噴頭。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緩沖提升組件包括貫穿固定于漂白箱的底部中間的提升筒,所述提升筒的內側滑動設有活塞,活塞的上側設有升降桿,升降桿從提升筒的頂部滑動伸出并與升降板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桿的下部開設有空腔,空腔內滑動設有套環(huán),套環(huán)的內側滑動設有內管,內管的下端從升降桿底部滑動伸出并與活塞固定連接,所述內管的內側轉動連接有螺桿,螺桿的下端從活塞底部轉動伸出并固定有旋鈕,所述內管側壁上還開設有調節(jié)口,調節(jié)口內滑動設有螺紋塊,螺紋塊的外端與套環(huán)內壁固定連接,螺紋塊的內端與螺桿螺紋連接,所述套環(huán)的下側于內管上還套設有彈簧,彈簧用于對套環(huán)彈性支撐,并使得所述活塞與升降桿的下端彈性抵接;所述提升筒的上部分別設有提升出管和提升進管,提升進管與漂白箱的內側下部連通,軟管遠離傳動桿的一端與提升出管連接,所述提升出管和提升進管內分別設有單向閥一和單向閥二,所述單向閥一用于提升筒內腔的漂白劑通過提升出管向軟管輸送,反向截止;所述單向閥二用于漂白箱內側下部的漂白劑通過提升進管進入到漂白箱的內腔中,反向截止。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漂白箱的內側下部還固定有中間向上突出的過濾板,提升進管與過濾板的下側空間連通,過濾板還分別與伸縮缸的缸體、提升筒和提升出管密封固定連接,所述過濾板的外圈上側于漂白箱側壁上還設有清污排出口。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提升筒的下端為開口結構,提升筒的下端還可拆卸設有可拆卸網(wǎng)板。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漂白劑添加組件包括漂白劑添加管、電磁閥和漂白劑箱,所述漂白劑箱固定于漂白箱的頂部,所述漂白劑箱的底部安裝有漂白劑添加管,漂白劑添加管上安裝有電磁閥,漂白劑添加管的另一端與漂白箱的內腔連通;所述漂白箱的內腔還安裝有漂白劑濃度測量儀和漂白劑液位測量儀,根據(jù)所述漂白劑濃度測量儀和漂白劑液位測量儀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控制所述電磁閥開啟。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漂白劑添加組件可以按需向漂白箱內補充添加漂白劑,以保證漂白箱內部的漂白劑量和濃度適宜,從而達到較佳的漂白效果。
通過橫架、彈性伸縮缸、導套、導輥和支撐輥的安裝結構,可對纖維物料進行穩(wěn)定輸送,并保證纖維物料在漂白箱內呈S形輸送進行漂白,而且利用彈性伸縮缸的伸縮結構,可以適應纖維物料輸送的力度變化,以及噴頭噴灑漂白劑對于纖維物料的沖擊形態(tài)變化,且利用纖維物料的晃動使其與漂白劑充分接觸,提升漂白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利用升降板及其上條形孔的開設,并與傳動桿配合,當伸縮缸驅動升降板上升時,在條形孔對傳動桿限位的作用下,多個彈性伸縮缸向中間同步收縮;當伸縮缸驅動升降板下降時,在條形孔對傳動桿限位的作用下,多個彈性伸縮缸向兩側同步擴展,達到對于導輥和支撐輥位置控制的效果,且提升彈性伸縮缸的適配伸縮效果,提升纖維物料的位置動態(tài)變化效果。進一步限定緩沖提升組件,在升降板升降運動的過程中,緩沖提升組件用于抽取漂白箱內部的漂白劑并向軟管緩沖輸送,經(jīng)傳動桿傳輸后,最終通過噴頭噴出并作用于纖維物料上,即噴頭噴出的漂白劑能夠作用于動態(tài)位置變化的纖維物料上,顯著提升對于纖維物料的漂白效果和效率,應用更加智能靈活。
綜上所述,該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通過纖維物料的穩(wěn)定且動態(tài)S形輸送、以及智能緩沖噴灑機制,顯著提升了漂白效率和質量,實現(xiàn)了智能化和靈活性的優(yōu)化結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
圖2為圖1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
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
圖4為圖1的后視角度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
圖5為圖4中B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中提升筒部分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
圖7為圖6中升降桿和活塞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
圖中:1-底支腿,2-清污排出口,3-漂白箱,4-物料進出口,5-纖維物料,6-漂白劑添加管,7-電磁閥,8-漂白劑箱,9-開合門,10-伸縮缸,11-提升筒,12-橫架,13-升降板,14輥軸,15-導輥,16-彈性伸縮缸,17-條形孔,18-過濾板,19-導套,20-傳動桿,21-噴頭,22支撐輥,23-軟管,24-提升出管,25-提升進管,26-升降桿,27-可拆卸網(wǎng)板,28-活塞,29-旋鈕,30-空腔,31-螺桿,32-調節(jié)口,33-套環(huán),34-螺紋塊,35-彈簧,36-內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現(xiàn)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包括漂白箱3,所述漂白箱3的前側安裝有開合門9,漂白箱3的底部固定有底支腿1,所述漂白箱3的兩側壁上部還分別開設有用于纖維物料5進出的物料進出口4,所述漂白箱3的頂部還安裝有用于向漂白箱3內添加漂白劑的漂白劑添加組件,還包括:
橫架12,所述漂白箱3的內側固定有橫架12,橫架12的前側均勻分布設有多個彈性伸縮缸16,且相鄰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交錯設置,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上還固4/7頁定有導套19,導套19與橫架12滑動連接,位于兩端的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轉動安裝有導輥15,其余的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轉動安裝有支撐輥22,所述導輥15和支撐輥22配合用于纖維物料5從漂白箱3兩側壁的物料進出口4輸入和輸出,以及使得纖維物料5在漂白箱3內呈S形輸送進行漂白;
升降板13,所述橫架12的后側設有升降板13,升降板13的底部固定有伸縮缸10,伸縮缸10的缸體與漂白箱3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13上開設有多條條形孔17,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上固定有與條形孔17配合滑動的傳動桿20,且當所述伸縮缸10驅動升降板13上升時,在條形孔17對傳動桿20限位的作用下,多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向中間同步收縮;當所述伸縮缸10驅動升降板13下降時,在條形孔17對傳動桿20限位的作用下,多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向兩側同步擴展;
緩沖提升組件,所述漂白箱3的底部安裝有緩沖提升組件,緩沖提升組件與升降板13的底部連接,緩沖提升組件還分別通過軟管23與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連接,傳動桿20上還安裝有用于向纖維物料5噴灑漂白劑的噴頭21;在所述升降板13升降運動的過程中,所述緩沖提升組件用于抽取漂白箱3內部的漂白劑并向軟管23緩沖輸送,經(jīng)傳動桿20傳輸后,最終通過噴頭21噴出并作用于纖維物料5上。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通過漂白劑添加組件可以按需向漂白箱3內補充添加漂白劑,以保證漂白箱3內部的漂白劑量和濃度適宜,從而達到較佳的漂白效果。
通過橫架12、彈性伸縮缸16、導套19、導輥15和支撐輥22的安裝結構,可對纖維物料5進行穩(wěn)定輸送,并保證纖維物料5在漂白箱3內呈S形輸送進行漂白,而且利用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結構,可以適應纖維物料5輸送的力度變化,以及噴頭21噴灑漂白劑對于纖維物料5的沖擊形態(tài)變化,且利用纖維物料5的晃動使其與漂白劑充分接觸,提升漂白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利用升降板13及其上條形孔17的開設,并與傳動桿20配合,當伸縮缸10驅動升降板13上升時,在條形孔17對傳動桿20限位的作用下,多個彈性伸縮缸16向中間同步收縮;當伸縮缸10驅動升降板13下降時,在條形孔17對傳動桿20限位的作用下,多個彈性伸縮缸16向兩側同步擴展,達到對于導輥15和支撐輥22位置控制的效果,且提升彈性伸縮缸16的適配伸縮效果,提升纖維物料5的位置動態(tài)變化效果。進一步限定緩沖提升組件,在升降板13升降運動的過程中,緩沖提升組件用于抽取漂白箱3內部的漂白劑并向軟管23緩沖輸送,經(jīng)傳動桿20傳輸后,最終通過噴頭21噴出并作用于纖維物料5上,即噴頭21噴出的漂白劑能夠作用于動態(tài)位置變化的纖維物料5上,顯著提升對于纖維物料5的漂白效果和效率,應用更加智能靈活。
綜上所述,該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通過纖維物料5的穩(wěn)定且動態(tài)S形輸送、以及智能緩沖噴灑機制,顯著提升了漂白效率和質量,實現(xiàn)了智能化和靈活性的優(yōu)化結合。
如圖1-圖4所示,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彈性伸縮缸16豎直設置,彈性伸縮缸16的后側設有兩根橫架12,兩根橫架12與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上下兩端對應,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缸體后側上下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個導套19,兩個所述導套19對應與兩根所述橫架12滑動連接,從而提升彈性伸縮缸16水平移動的穩(wěn)定性。
位于兩端的兩個所述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位于其上部,且在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導輥15與物料進出口4水平對應,其余的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能夠使得纖維物料5呈S形5/7頁輸送即可,不作限定;所述導輥15和支撐輥22均通過輥軸14與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轉動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導輥15和支撐輥22的長度及結構根據(jù)纖維物料5的類型適配設置即可,纖維物料5可以為漢麻纖維絲、漢麻纖維繩或漢麻纖維布等,不進行具體限定。對于彈性伸縮缸16的彈性伸縮結構常規(guī)布置即可,注意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需對傳動桿20進行避讓或者未延伸到傳動桿20的安裝位置,提升整體運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所述升降板13的底部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個伸縮缸10,伸縮缸10采用液壓缸或電動伸縮缸等,伸縮缸10的缸體貫穿漂白箱3的底部并固定安裝,提升驅動升降板13升降的可靠性。
中間的一個所述條形孔17豎直設置,兩側的所述條形孔17其下端向遠離中間的所述條形孔17逐漸傾斜設置,以此實現(xiàn)對于彈性伸縮缸16的同步收縮和擴展控制,具體傾斜的角度自主設定即可,從而達到所需的收縮和擴展效果。
與所述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貫穿彈性伸縮缸16設置,且與所述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為空心結構,軟管23通過傳動桿20與噴頭21連通。優(yōu)選的,與所述支撐輥22對應的彈性伸縮缸16上的傳動桿20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至少一個與纖維物料5對應的噴頭21,這樣可對兩側的纖維物料5進行作用,并且噴頭21的數(shù)量與纖維物料5的類型匹配,不作限定。
如圖1-圖7所示,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緩沖提升組件包括貫穿固定于漂白箱3的底部中間的提升筒11,所述提升筒11的內側滑動設有活塞28,活塞28的上側設有升降桿26,升降桿26從提升筒11的頂部滑動伸出并與升降板13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桿26的下部開設有空腔30,空腔30內滑動設有套環(huán)33,套環(huán)33的內側滑動設有內管36,內管36的下端從升降桿26底部滑動伸出并與活塞28固定連接,所述內管36的內側轉動連接有螺桿31,螺桿31的下端從活塞28底部轉動伸出并固定有旋鈕29,所述內管36側壁上還開設有調節(jié)口32,調節(jié)口32內滑動設有螺紋塊34,螺紋塊34的外端與套環(huán)33內壁固定連接,螺紋塊34的內端與螺桿31螺紋連接,所述套環(huán)33的下側于內管36上還套設有彈簧35,彈簧35用于對套環(huán)33彈性支撐,并使得所述活塞28與升降桿26的下端彈性抵接。
所述提升筒11的上部分別設有提升出管24和提升進管25,提升進管25與漂白箱3的內側下部連通,軟管23遠離傳動桿20的一端與提升出管24連接,所述提升出管24和提升進管25內分別設有單向閥一和單向閥二(未示出),所述單向閥一用于提升筒11內腔的漂白劑通過提升出管24向軟管23輸送,反向截止;所述單向閥二用于漂白箱3內側下部的漂白劑通過提升進管25進入到漂白箱3的內腔中,反向截止。
優(yōu)選的,所述漂白箱3的內側下部還固定有中間向上突出的過濾板18,提升進管25與過濾板18的下側空間連通,過濾板18還分別與伸縮缸10的缸體、提升筒11和提升出管24密封固定連接,所述過濾板18的外圈上側于漂白箱3側壁上還設有清污排出口2,通過清污排出口2用于過濾板18上的雜質清理以及漂白箱3內側的漂白劑的更換等。
優(yōu)選的,所述提升筒11的下端為開口結構,提升筒11的下端還可拆卸設有可拆卸網(wǎng)板27,利于活塞28的升降移動,以及對于旋鈕29進行調節(jié)。
在應用時,升降桿26隨著升降板13進行升降,從而利用活塞28的升降,使得提升進管25抽取漂白劑,并通過提升出管24排出,達到對噴頭21泵送漂白劑的效果。當輸送壓力增大時,活塞28克服彈簧35的彈力與升降桿26下端分離(活塞28、旋鈕29、螺桿31、套環(huán)33、螺紋塊34和內管36作為一個整體相對升降桿26移動),減緩漂白劑向提升出管24泵送的速度,從而達到緩沖泄壓的目的。此外,通過操作旋鈕29對螺桿31轉動,螺紋塊34連帶套環(huán)33位置被調節(jié),改變彈簧35對于活塞28的彈性支撐力,從而進行緩沖泄壓的調節(jié),保證了向噴頭21泵送漂白劑的效果。
如圖1所示,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開合門9采用透明材質制成即可,便于觀察;打開開合門9,即可進行維護,以及將纖維物料5繞接于導輥15和支撐輥22上,方便快捷。此外,與開合門9對應的漂白箱3開口位置及大小按需布置即可,將開合門9布置為與漂白箱3密封連接,避免漂白劑滲出,提升可靠性。
所述漂白劑添加組件包括漂白劑添加管6、電磁閥7和漂白劑箱8,所述漂白劑箱8固定于漂白箱3的頂部,漂白劑箱8的頂部可以布置補充口,漂白劑箱8上可以布置視窗,所述漂白劑箱8的底部安裝有漂白劑添加管6,漂白劑添加管6上安裝有電磁閥7,漂白劑添加管6的另一端與漂白箱3的內腔連通。
優(yōu)選的,所述漂白箱3的內腔還安裝有漂白劑濃度測量儀和漂白劑液位測量儀(未示出),這樣根據(jù)漂白劑濃度測量儀和漂白劑液位測量儀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可以實時控制電磁閥7開啟,智能化程度高。
優(yōu)選的,在漂白處理時,使用的漂白劑種類需要考慮到纖維的性質和后續(xù)使用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漂白劑的選擇需兼顧漂白效果與纖維損傷最小化的原則,漂白箱3內的漂白劑包括但不限于過氧化氫、亞氯酸鈉、次氯酸鈉以及亞硫酸鹽類漂白劑等。此外,漂白過程中還需布置與漂白劑相配合的助劑(如穩(wěn)定劑、螯合劑等)來優(yōu)化漂白效果并保護纖維不受損,不作限定和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利用彈性伸縮缸16的收縮和擴展以及緩沖提升組件的漂白劑泵送,可以使得漂白劑混合均勻,保證漂白質量的效率。
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工作原理如下:
(1)漂白箱3內部設有橫架12,橫架12上設有多個彈性伸縮缸16,彈性伸縮缸16的伸縮端交錯設置,其中兩端的伸縮端安裝導輥15,其余伸縮端安裝支撐輥22,導輥15和支撐輥22配合使用,使纖維物料5在漂白箱3內呈S形輸送,確保纖維物料5能充分接觸漂白劑;
(2)升降板13由底部的伸縮缸10驅動,升降過程中帶動彈性伸縮缸16同步收縮或擴展,進而調整導輥15和支撐輥22的位置,增強纖維物料5的動態(tài)變化效果;
(3)緩沖提升組件由提升筒11、活塞28、升降桿26等部件構成,活塞28隨升降桿26的升降動作抽取漂白箱3內的漂白劑并通過軟管23輸送到噴頭21,噴頭21安裝在傳動桿20上,向纖維物料5噴灑漂白劑;
(4)當輸送漂白劑壓力增加時,活塞28與升降桿26下端分離,減少漂白劑泵送速度,起到緩沖作用;
(5)漂白劑添加組件由漂白劑添加管6、電磁閥7和漂白劑箱8組成,可根據(jù)需要向漂白箱3內補充漂白劑;漂白箱3內裝有漂白劑濃度測量儀和漂白劑液位測量儀,依據(jù)檢測數(shù)據(jù)自動控制電磁閥7啟閉,實現(xiàn)自動化管理;
(6)開合門9為透明材質,便于觀察設備運行情況,同時方便進行設備維護和纖維物料5的安裝。
通過上述結構設計,實現(xiàn)了漢麻纖維在漂白過程中的高效、均勻處理,同時提升了整個漂白工藝的智能化水平。
對各部件的控制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公開的PLC控制器即可,各部件的型號及電路連接不作具體限定,在實際應用時可靈活設置。
涉及到的電路、電子元器件和模塊均為現(xiàn)有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實現(xiàn),無須贅言,本發(fā)明保護的內容也不涉及對于軟件和方法的改進。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文章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一種漢麻纖維智能化漂白裝置,發(fā)明人林玲,胡宇婕,顧炎輝,王子陳,王瓚嫙,韓方芹,申請?zhí)?/font>:202510019300.2,申請日:2025.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