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華升洞庭麻業(yè)紡織工人周茶秀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
近日,中國共產黨湖南省代表會議在湖南長沙舉行。會議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選舉產生了湖南省出席黨的十八大的63名代表,其中湖南華升洞庭麻業(yè)有限公司一線紡織工人周茶秀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
周茶秀同志是湖南華升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企業(yè)湖南華升洞庭麻業(yè)有限公司織布分廠的一名普通女工,自1986年進廠以來就一直在織布擋車崗位上工作,26個年頭,9500多個日日夜夜,她把汗水和青春都奉獻給了紡織事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績。先后獲得“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芙蓉杯”素質達標標兵、“操作能手”、 “勞動模范”、岳陽市勞動模范、湖南省勞動模范、全國紡織行業(yè)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
無私奉獻 編就織女人生
20多年前剛進廠時,周茶秀與其他一同進廠的姐妹一樣,滿懷激情,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一段時間以后,感到擋車工作環(huán)境差、噪音大,而且任務繁重、勞動強度大,加之常年累月“三班倒”,吃不好、睡不香。思想上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也暗地里哭過,埋怨自己的命運。經過領導和師傅的教育,使她很快認識到,擋車工是工廠不可缺少的崗位,通過自己的辛苦,為千萬人送去溫暖是無尚光榮的。于是,她開始愛上了這份工作,喜歡上了這個崗位。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個又苦又累的崗位上干出成績,編織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了信心,就有了動力,也就有了奮斗的方向和目標。她知道,作為一名擋車工,過硬和獨特的操作技術,是達到目標的關鍵。為了練好操作,上班時,她努力做到腿勤、手勤、眼更勤,跟著師傅,仔細領會每一個技術動作;下班后,開動腦筋思考,琢磨師傅們的每一句話,回憶每一個動作要領,并帶一把紗到宿舍里練單打結;輪休時,也盡量把更多的時間留在車間里,站在機臺旁練操作。因為,她覺得,只有面對熟悉的機臺和熟悉的環(huán)境,練習起來才能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師傅的指導下,她的操作水平提高很快,不久就達到了甲等的水平,能夠輕輕松松看好10臺布機,超過定額4臺,而且產量高、質量好,是大家公認的優(yōu)質高產能手。多年來,她長期超定額看守機臺,每年生產各類坯布6萬多米。工廠每次引進新型布機或開發(fā)新的品種時,因機臺處在磨合期,不太好開,產量低,影響工資收入。因此,很多人都不愿上新織機。而周茶秀每次都主動要求上新機臺。幾年下來,她不但學會了各種型號織布機的操作,對色織布、麻維布、提花布等織布技術,也做到了樣樣精通。她從實踐中探索總結出的“斷經兩步找頭法”,徹底解決了布機單項操作中找頭難的難題,經全面推廣后,大大提高了擋車工的工作效率。
由于紡織廠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性及特殊性,工廠人員流動性大,有的新工人招來后,沒幾天就走了。新員工的培訓任務十分繁重。于是,周茶秀主動請纓,要求帶學徒,將自己過硬的操作技術傳授給
她深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在自己工作量十分飽和的情況下,主動提出要求帶學徒,進行傳幫帶,把自己過硬的技術本領傳授給新進員工,在其言傳身教下,不少人被評為工廠“先進工作者”,去年,她的弟子羅維維被評為岳陽市勞動模范,她帶出來的100名弟子現(xiàn)在個個都成了生產一線的主力軍;2004年,以其名字命名的“芙蓉杯”標兵崗“周茶秀小組”獲得工廠職工代表一致通過,并正式掛牌成立,這個小組先后有兩人獲工廠“勞動模范”, 30多人獲得“芙蓉杯”勞動競賽達標標兵、明星等榮譽,在她的影響下,小組成員個個都是技術過硬,思想作風過硬的操作能手。她探索的“斷經兩步找頭法”解決了布機單項操作中找頭難的難題,經全面推廣,提高了擋車工的工作效率。
無怨無悔 難舍織女情結
沉甸甸的榮譽背后,周茶秀說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母親。然而,她卻虧欠女兒太多太多。
周茶秀家在外地,為了方便上班,她在廠里租了一套房子,結婚10多年了,仍然一直過著夫妻分居的生活,對丈夫、對女兒的照顧都很少。這樣,雖然丈夫能夠理解,但年紀小小的女兒就難免埋怨和責怪了。頭幾年,每次輪休回到岳化的家里,年幼的女兒幾乎都要問同樣的問題:“媽媽,你下次什么時候回來看我,這回可不可以多陪我?guī)滋欤?rdquo;每當聽到這樣的話,周茶秀的心就很痛,但也無可奈何,幾乎不敢面對女兒的眼睛。轉眼間,女兒已到了升學的關鍵時期,需要母親的陪伴和關心,可她卻不能盡到一個母親的應盡職責。
由于長期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勞動,使周茶秀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和皮膚過敏。一到夏天,天熱流汗,身上就癢得十分難受。加上長期兩地分居,母女很長時間不能見面,家庭無法照顧,周茶秀內心也十分矛盾。這時,她的丈夫正好在岳化為她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又是上長日班,待遇也比在廠里高。在反復考慮后,她利用工廠鼓勵職工自謀職業(yè)的機會,向領導表達了自己要求調動工作的想法。領導非常理解她的想法,但一想到象她這樣一位技術和工作上的骨干要離開,又確實舍不得,而這時又正逢工廠織布正式工流失較多,她想到如果自己一走,車間因人員不足出現(xiàn)空臺,心里就十分難受。于是,又橫下一條心,跑回去反復做丈夫和女兒的工作,毅然留了下來。
無微不至 詮釋織女真情
2009年底,周茶秀被安排到輪班工長崗位工作。在生產一線,周茶秀工作了20多年,基層工作的酸甜苦辣都經歷過,經過歲月磨礪的她,更加懂得體諒一線工人的辛苦,珍惜美好的生活。但管理工作對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實踐中她邊學習邊總結經驗,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角色。
哪位工友有難解心結,她會及時去談心,做思想工作;哪位工友有困難,她會熱情伸出援手,主動幫助;哪位工友技術上有難關,她會不厭其煩地幫帶。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周茶秀在管理崗位上變得大膽起來,各項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
“父母生的親姐妹在一起也就十幾年在一起,但是我們同事在一起二十年,遠遠超過我們姊妹在一起的時間,所以我把她們當做我的親人。”周茶秀如是說。
20多年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周茶秀在織布擋車工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和許許多多姐妹一道,將無悔的青春獻給了紡織事業(yè),用勤勞和汗水編織著自己樸實無華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