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用于剝制苧麻稍部的第一剝麻裝置、用于剝制苧麻基部的第二剝麻裝置以及往復夾持輸送裝置,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相對設置在機架的兩端,往復夾持輸送裝置設置為可夾持苧麻在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往復運動以分別剝制苧麻稍部和苧麻基部。本發(fā)明在往復夾持輸送裝置夾持苧麻后,通過往復夾持輸送裝置帶動苧麻莖稈在位于機架兩端的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往復運動,實現(xiàn)苧麻莖稈自動喂入和抽出剝麻裝置,從而可以分別剝制苧麻稍部和苧麻基部,完成反拉式剝麻作業(yè);進而便消除人力喂麻和抽出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了剝麻效率和剝麻質量。
技術要點
1.一種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和安裝在機架(1)上用于剝制苧麻稍部的第一剝麻裝置(2)、用于剝制苧麻基部的第二剝麻裝置(3)以及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所述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相對設置在所述機架(1)的兩端,所述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設置為可夾持苧麻在所述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往復運動以分別剝制苧麻稍部和苧麻基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的距離通過緊固組件可調式安裝在所述機架(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包括用于夾持苧麻稍部向所述第一剝麻裝置(2)輸送的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和用于夾持苧麻基部向第二剝麻裝置(3)輸送的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所述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設置在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的下方以夾持從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落入的已剝制的苧麻稍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和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均包括夾持塊(43)和往復驅動件(44),所述夾持塊(43)包括夾持定板(431)、夾持動板(432)和夾持驅動件(433),所述夾持定板(431)與所述往復驅動件(44)的驅動端連接,所述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的一端鉸接,所述夾持驅動件(433)控制所述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的開閉。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定板(431)內設置有凹槽(434),所述和夾持動板(432)上設置有與所述凹槽(434)配合的凸塊(435)。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復驅動件(44)包括第一驅動電機(441)、齒輪(442)和齒條(443),所述齒條(443)與所述機架(1)滑接,所述夾持定板(431)安裝在所述齒條(443)上,所述第一驅動電機(441)的輸出軸與所述齒輪(442)傳動連接,所述齒輪(442)和齒條(443)嚙合傳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和所述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的下側設置有輔助喂料輸送帶(5),所述輔助喂料輸送帶(5)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剝麻裝置(3)的輸入端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和所述輔助喂料輸送帶(5)之間設置有傾斜導料板(6),所述傾斜導料板(6)設置在所述輔助喂料輸送帶(5)輸送方向的兩側。
9.根據(jù)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均包括第二驅動電機(21)、剝麻輥(22)和凹板(23),所述第二驅動電機(21)與所述剝麻輥(22)傳動連接,所述剝麻輥(22)上設置有剝麻板(24),所述凹板(23)和所述剝麻板(24)之間形成有剝麻間隙,所述第一剝麻裝置(2)的凹板(23)位于所述剝麻輥(22)的上方,所述第二剝麻裝置(3)的凹板(23)位于所述剝麻輥(22)的下方。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23)的一側還設置有彈性支撐組件(7),所述彈性支撐組件(7)包括支撐彈簧(71)和支撐桿(72),所述支撐彈簧(71)的一端抵靠到所述凹板(23)上,另一端套接在所述支撐桿(72)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23)的一側設置有傾斜的凹板導料板(25),所述第一剝麻裝置(2)的下方設置有下導料板(8),所述下導料板(8)和凹板導料板(25)形成喇叭狀導料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苧麻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背景技術
背景技術
苧麻是我國特產(chǎn)素有“中國草”之稱,其目前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苧麻纖維具有柔性好,纖維強力大,面料挺括光澤好,吸濕散濕快等特點,是典型的天然植物纖維原料,其紡織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目前生產(chǎn)中使用最普遍的人力反拉式剝麻機,需人力將麻稈喂入和抽出,存在易傷手等安全隱患,而其他形式的剝麻機同樣存在剝麻效果不佳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用于剝制苧麻稍部的第一剝麻裝置、用于剝制苧麻基部的第二剝麻裝置以及往復夾持輸送裝置,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相對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兩端,所述往復夾持輸送裝置設置為可夾持苧麻在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往復運動以分別剝制苧麻稍部和苧麻基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的距離通過緊固組件可調式安裝在所述機架。
進一步的,所述往復夾持輸送裝置包括用于夾持苧麻稍部向所述第一剝麻裝置輸送的第一往復夾持機構和用于夾持苧麻基部向第二剝麻裝置輸送的第二往復夾持機構,所述第二往復夾持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的下方以夾持從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落入的已剝制的苧麻稍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和第二往復夾持機構均包括夾持塊和往復驅動件,所述夾持塊包括夾持定板、夾持動板和夾持驅動件,所述夾持定板與所述往復驅動件的驅動端連接,所述夾持定板和夾持動板的一端鉸接,所述夾持驅動件控制所述夾持定板和夾持動板的開閉。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定板內設置有凹槽,所述和夾持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塊。
進一步的,所述往復驅動件包括第一驅動電機、齒輪和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機架滑接,所述夾持定板安裝在所述齒條上,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齒輪傳動連接,所述齒輪和齒條嚙合傳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往復夾持機構和所述第二剝麻裝置之間的下側設置有輔助喂料輸送帶,所述輔助喂料輸送帶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剝麻裝置的輸入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往復夾持機構和所述輔助喂料輸送帶之間設置有傾斜導料板,所述傾斜導料板設置在所述輔助喂料輸送帶輸送方向的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均包括第二驅動電機、剝麻輥和凹板,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與所述剝麻輥傳動連接,所述剝麻輥上設置有剝麻板,所述凹板和所述剝麻板之間形成有剝麻間隙,所述第一剝麻裝置的凹板位于所述剝麻輥的上方,所述第二剝麻裝置的凹板位于所述剝麻輥的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凹板的一側還設置有彈性支撐組件,所述彈性支撐組件包括支撐彈簧和支撐桿,所述支撐彈簧的一端抵靠到所述凹板上,另一端套接在所述支撐桿上。
進一步的,所述凹板的一側設置有傾斜的凹板導料板,所述第一剝麻裝置的下方設置有下導料板,所述下導料板和凹板導料板形成喇叭狀導料結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本發(fā)明在往復夾持輸送裝置夾持苧麻后,通過往復夾持輸送裝置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往復運動,從而可以分別剝制苧麻稍部和苧麻基部;進而便消除人力喂麻和抽出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了剝麻效率和剝麻質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的軸測示意圖;
圖1
圖2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的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的主視示意圖;
圖2
圖3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的剝麻輥和凹板的配合軸測示意圖;
圖3
圖4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的剝麻輥和凹板的配合主視示意圖;
圖4
圖5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的夾持塊的軸測示意圖。
圖5
圖例說明:
1、機架;
2、第一剝麻裝置;21、第二驅動電機;22、剝麻輥;23、凹板;24、剝麻板;25、凹板導料板;
3、第二剝麻裝置;
4、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1、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2、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3、夾持塊;431、夾持定板;432、夾持動板;433、夾持驅動件;434、凹槽;435、凸塊;44、往復驅動件;441、第一驅動電機;442、齒輪;443、齒條;444、傳動軸;445、鏈輪組件;
5、輔助喂料輸送帶;
6、傾斜導料板;
7、彈性支撐組件;71、支撐彈簧;72、支撐桿;
8、下導料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5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向機械反拉式剝麻機,包括機架1和安裝在機架1上用于剝制苧麻稍部的第一剝麻裝置2、用于剝制苧麻基部的第二剝麻裝置3以及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其中,苧麻稍部和苧麻基部是以苧麻夾持的中部位置為界限,構成苧麻的整體。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相對設置在機架1的兩端,之間的距離大于苧麻的長度,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的距離通過緊固組件(安裝在長條孔內的螺栓螺母組件)可調式安裝在機架1上,從可根據(jù)苧麻莖稈長度移動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適應不同收獲季苧麻的剝制,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設置為可夾持苧麻在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往復運動以分別剝制苧麻稍部和苧麻基部,從而通過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在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往復運動,從而實現(xiàn)自動喂入和抽出,從而第一剝麻裝置2剝制苧麻稍部,第二剝麻裝置3剝制苧麻基部(當然也可以反過來);進而便消除人力喂麻和抽出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機械化喂入和抽出動作也提高了剝麻效率和剝麻質量。
在本實施例中,往復夾持輸送裝置4包括用于夾持苧麻稍部向第一剝麻裝置2輸送的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和用于夾持苧麻基部向第二剝麻裝置3輸送的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和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上下設置且交錯,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設置在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的下方以夾持從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落入的已剝制的苧麻稍部,從而確保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夾持苧麻稍部位置,待將苧麻基部輸送到第二剝麻裝置3后,苧麻基部的整體和已經(jīng)剝制的部分苧麻稍部可以進入第二剝麻裝置3,確保苧麻基部的完全剝麻。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和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均包括夾持塊43和往復驅動件44,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的夾持塊43的初始位置相對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的夾持塊43的初始位置更靠近第二剝麻裝置3,即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的夾持塊43相對更靠近第一剝麻裝置2,從而便于苧麻稍部剝制后下落時,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的夾持塊43能夾持到已剝制的苧麻纖維,避免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的夾持位置不能剝制的問題。夾持塊43包括夾持定板431、夾持動板432和夾持驅動件433,夾持定板431與往復驅動件44的驅動端連接,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的一端鉸接,夾持驅動件433控制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的開閉,在本實施例中,夾持驅動件433為驅動電機,驅動電機安裝在夾持定板431上,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的鉸接端同軸,同時,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夾持動板432的鉸接端固接,從而通過驅動電機驅動夾持動板432開閉。當?shù)谝煌鶑蛫A持機構41的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打開時,即可放入苧麻;當苧麻基部剝麻完成,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回退到初始位置后,自動打開,苧麻下落到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上,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的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由打開轉向關閉,進而準備向第二剝麻裝置3運動,進行苧麻基部的剝制。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確保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之間的夾持力,夾持定板431內設置有凹槽434,和夾持動板432上設置有與凹槽434配合的凸塊435,從而起到咬合卡緊的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往復驅動件44包括第一驅動電機441、齒輪442和齒條443,齒條443在機架1的兩側均設置,與機架1滑接,齒輪442安裝在傳動軸444的兩端(傳動軸444的軸承座未示出),夾持定板431橫跨機架1,兩端均安裝在齒條443上,第一驅動電機441的輸出軸通過鏈輪組件445與齒輪442傳動連接,齒輪442和齒條443嚙合傳動。通過齒輪442的旋轉,進而驅動齒條443帶動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在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往復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的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夾持在剝制后的苧麻稍部,為了防止苧麻基部的下垂和托起輸送苧麻基部,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和第二剝麻裝置3之間的下側設置有輔助喂料輸送帶5,輔助喂料輸送帶5輸出端與第二剝麻裝置3的輸入端連接。進一步的,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和輔助喂料輸送帶5之間設置有傾斜導料板6,傾斜導料板6設置在輔助喂料輸送帶5輸送方向的兩側,當苧麻向下落后,由于兩側傾斜導料板6的左右,苧麻會落在夾持定板431和輔助喂料輸送帶5的中間,從而保證苧麻均勻落下和順利喂入剝麻滾筒。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剝麻裝置2和第二剝麻裝置3均包括第二驅動電機21、剝麻輥22和凹板23,第二驅動電機21與剝麻輥22傳動連接,剝麻輥22上設置有剝麻板24,剝麻板24呈螺旋線布局的方式,凹板23呈弧形靠近剝麻輥22,凹板23和剝麻板24之間形成有剝麻間隙,第一剝麻裝置2的凹板23位于剝麻輥22的上方,第二剝麻裝置3的凹板23位于剝麻輥22的下方。同時,凹板23的一側還設置有彈性支撐組件7,彈性支撐組件7包括支撐彈簧71和支撐桿72,支撐彈簧71的一端抵靠到凹板23上,另一端套接在支撐桿72上,從而確保凹板23可以彈性壓緊在剝麻間隙的苧麻上,進而可以適應不同粗細的苧麻,避免凹板23和剝麻板24之間力的增大導致打斷苧麻纖維,從而可以提高剝麻質量。
在本實施例中,凹板23的一側設置有傾斜的凹板導料板25,第一剝麻裝置2的下方設置有下導料板8,下導料板8和凹板導料板25形成喇叭狀導料結構,即便苧麻稍部有一定的下垂,通過喇叭狀導料結構的導料作用,苧麻稍部也可以逐漸在向前輸送的過程進入剝麻間隙中。
本發(fā)明的剝麻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雙向反拉式剝麻機工作時,由操作者將苧麻推入第一往復夾持機構41,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在夾持驅動件433的作用下閉合,由齒輪442和齒條443帶動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將麻稈喂入第一剝麻裝置2,到達指定位置后控制夾持驅動件433,齒輪442和齒條443反轉將麻稈抽出第一剝麻裝置2并回位,完成梢部麻稈的剝制。
然后,夾持驅動件433分離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張開,麻稈下落至輔助喂料輸送帶5上,第二往復夾持機構42上的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在夾持驅動件433I的作用下閉合,由下側的齒輪442和齒條443帶動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將麻稈喂入第二剝麻裝置3,到達指定位置后控制夾持驅動件433,齒輪442和齒條443反轉將麻稈抽出第二剝麻裝置3并回位,完成基部麻稈的剝制。至此,完成整桿苧麻剝制,下側的夾持驅動件433分離下側夾持定板431和夾持動板432張開,將剝制后纖維取出并進行下一輪苧麻剝制。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呂江南,向偉,顏波,馬蘭,劉佳杰,胡垚,文慶華,孫士濤,申請?zhí)?/font>:202210869007.1,申請日:2022.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