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農業(yè)機械,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技術要點是:一種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包括機架、若干個切割盤及割臺,所述若干個切割盤安裝在割臺上,割臺浮動連接在機架上,還包括有調整裝置,調整裝置包括活動輪組和牽引結構,所述活動輪組與地面接觸并受地勢作用而上下升降,牽引結構將割臺、活動輪組進行連接并帶動割臺進行與活動輪組相反的升降運動。本發(fā)明在收割過程中割臺高度可根據(jù)地勢變化而進行調整,靈活度較高。
技術要點
1.一種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包括機架(1)、若干個切割盤(3)及割臺(2),所述若干個切割盤(3)安裝在割臺(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割臺(2)浮動連接在機架(1)上,還包括有調整裝置(5),所述調整裝置(5)包括活動輪組(51)和牽引結構(52),所述活動輪組(51)與地面接觸并受地勢作用而上下升降,所述牽引結構(52)將割臺(2)、活動輪組(51)進行連接并帶動割臺(2)進行與活動輪組(51)相反的升降運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輪組(51)還包括連接軸(511)、擺動桿(512)及輪轂(513),所述輪轂(513)設有中心轉軸(514),所述擺動桿(512)的一端與連接軸(511)轉動連接,所述擺動桿(512)的另一端與中心轉軸(514)轉動連接,使得輪轂(513)在地面滾動時可根據(jù)地勢變化圍繞連接軸(511)進行上下擺動;所述牽引結構(52)包括第一支座(521)、第一滑輪(522)及第一牽引繩(523);所述第一滑輪(522)包括第一殼體(5221),所述第一殼體(5221)轉動連接有第一輪體(5222),所述第一支座(521)連接在機架(1)上,所述第一殼體(5221)與第一支座(5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牽引繩(523)的一端連接在輪轂(513)上,所述第一牽引繩(523)的另一端經(jīng)過第一輪體(5222)改變方向后連接在割臺(2)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結構(52)還包括第二支座(524)、第二滑輪(525)及第二牽引繩(526);所述第二滑輪(525)包括第二殼體(5251),所述第二殼體(5251)轉動連接有第二輪體(5252),所述第二支座(524)固定在機架(1)上,所述第一牽引繩(523)依次經(jīng)過第一輪體(5222)、第二輪體(5252)與第二支座(52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輪(525)通過第二輪體(5252)與第一牽引繩(523)的接觸而懸掛在割臺(2)上方,所述第二牽引繩(526)一端連接在第二輪體(5252)上,所述第二牽引繩(526)的另一端連接在割臺(2)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割臺(2)包括臺體(21)和滑動組件(22),所述臺體(21)用于承載切割盤(3),所述滑動組件(22)數(shù)量為2且分別設置在臺體(21)兩側;所述滑動組件(22)包括滑桿(221)和滑塊(222),所述滑桿(221)固定連接機架(1),所述滑塊(222)固定連接臺體(21),所述滑桿(221)插入滑塊(222)與其滑動連接,使得臺體(21)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組件(22)還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設置在滑桿(221)上端,所述第二限位板設置在滑桿(221)下端,所述滑桿(221)上下兩端分別套設有第一彈簧(225)和第二彈簧(226);所述第一彈簧(225)的一端連接在第一限位板上,所述第一彈簧(225)的另一端連接在滑塊(222)上,所述第二彈簧(226)的一端連接軸(511)第二限位板上,所述第二彈簧(226)的另一端連接在滑塊(222)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輪組(51)還包括連接桿(515)和復位彈簧(516),所述連接桿(515)連接在機架(1)上,所述復位彈簧(516)的一端連接在連接桿(515)上,所述復位彈簧(516)的另一端連接在擺動桿(512)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設有滑槽(527),所述滑槽(527)垂直地面設置,所述第二滑輪(525)的第二輪體(5252)設有滑動件(528),所述滑動件(528)與滑槽(527)滑動連接,使得第二滑輪(525)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苧麻收獲收集機構。
背景技術
苧麻一般年收三次,傳統(tǒng)的人工收獲方式,收苧麻纖維作業(yè)占整個生產過程中用工量的五分之三以上,費工費時多,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機械化收獲設備是苧麻原料、飼料生產的關鍵,也是影響苧麻生產向規(guī)?;a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推動苧麻生產向高效發(fā)展,收獲技術與收獲機械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苧麻的種植地面條件較為特殊,出于排水灌溉的需求,麻田內的壟較高且地面溝壑多,往往高低不平,現(xiàn)有苧麻收割機的割臺通常懸空設置,割臺在切割過程中會因地勢突然升高而抬升,導致切割不足造成割茬升高,收獲的農作物質量不高,又或因地勢突然下降而與地面發(fā)生磕碰,對切割裝置造成損傷,降低其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其優(yōu)點是在收割過程中割臺高度可根據(jù)地勢變化而進行調整,靈活度較高。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包括機架、若干個切割盤及割臺,所述若干個切割盤安裝在割臺上,所述割臺浮動連接在機架上,還包括有調整裝置,所述調整裝置包括活動輪組和牽引結構,所述活動輪組與地面接觸并受地勢作用而上下升降,所述牽引結構將割臺、活動輪組進行連接并帶動割臺進行與活動輪組相反的升降運動。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苧麻收獲機對苧麻田進行收割時,可通過活動輪組、牽引結構配合作用使割臺做與地勢變化相反的升降運動,讓割臺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既能防止割臺因地勢突然降低而碰撞地面、損壞切割盤,又能避免割臺因地勢突然升高而抬升切割盤、造成割茬升高,降低經(jīng)濟損失。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輪組還包括連接軸、擺動桿及輪轂,所述輪轂設有中心轉軸,所述擺動桿的一端與連接軸轉動連接,所述擺動桿的另一端與中心轉軸轉動連接,使得輪轂在地面滾動時可根據(jù)地勢變化圍繞連接軸進行上下擺動;所述牽引結構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滑輪及第一牽引繩;所述第一滑輪包括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轉動連接有第一輪體,所述第一支座連接在機架上,所述第一殼體與第一支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牽引繩的一端連接在輪轂上,所述第一牽引繩的另一端經(jīng)過第一輪體改變方向后連接在割臺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第一牽引繩、第一滑輪組成滑輪繩索結構來實現(xiàn)割臺、輪轂的反向運動,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力的方向調整較為靈活,運動反饋更為迅速。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牽引結構還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滑輪及第二牽引繩;所述第二滑輪包括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轉動連接有第二輪體,所述第二支座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第一牽引繩依次經(jīng)過第一輪體、第二輪體與第二支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輪通過第二輪體與第一牽引繩的接觸而懸掛在割臺上方,所述第二牽引繩一端連接在第二輪體上,所述第二牽引繩的另一端連接在臺體上。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割臺包括臺體和滑動組件,所述臺體用于承載切割盤,所述滑動組件數(shù)量為2且分別設置在臺體兩側;所述滑動組件包括滑桿和滑塊,所述滑桿固定連接機架,所述滑塊固定連接臺體,所述滑桿插入滑塊與其滑動連接,使得臺體滑動連接在機架上。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動組件還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設置在滑桿上端,所述第二限位板設置在滑桿下端,所述滑桿上下兩端分別套設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一端連接在第一限位板上,所述第一彈簧的另一端連接在滑塊上,所述第二彈簧的一端連接軸第二限位板上,所述第二彈簧的另一端連接在滑塊上。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輪組還包括連接桿和復位彈簧,所述連接桿連接在機架上,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連接在連接桿上,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連接軸擺動桿上。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架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垂直地面設置,所述第二滑輪的第二輪體設有滑動件,所述滑動件與滑槽滑動連接,使得第二滑輪滑動連接在機架上。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當苧麻收獲機機械化收割苧麻時,可隨著苧麻收獲機前進機械化收割苧麻時,通過活動輪組感應地勢變化,進而牽引承載著切割盤的割臺進行上下升降,使切割盤與地面的距離保持恒定,防止切割盤碰撞地面的同時,達到保持切割盤的切割高度,提高收割效果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 是苧麻收獲收集機構的整體示意圖;
圖2 是苧麻收獲收集機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 是苧麻收獲收集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 是第二滑輪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機架;2、割臺;21、臺體;22、滑動組件;221、滑桿;222、滑塊;223、上限位板;224、下限位板;225、第一彈簧;226、第二彈簧;3、切割盤;5、調整裝置;51、活動輪組;511、連接軸;512、擺動桿;513、輪轂;514、中心轉軸;515、連接桿;516、復位彈簧;52、牽引結構;521、第一支座;522、第一滑輪5221、第一殼體;5222、第一輪體;523、第一牽引繩;524、第二支座;525、第二滑輪;5251、第二殼體;5252、第二輪體;526、第二牽引繩;527、滑槽;528、滑動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不應當理解為其指示或隱含指示所限定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本說明書各實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表明包括至少一個該被限定的技術特征。
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該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
參考圖1,一種苧麻收獲收集機構,包括機架1,機架1浮動連接有割臺2,割臺2上安裝有若干個用于切割苧麻的切割盤3,切割盤由苧麻收獲機的傳動機構進行驅動,還包括用于調整割臺2高度的調整裝置5,調整裝置5包括用于接觸地面并跟隨地勢變化進行上下升降的活動輪組51,還包括與活動輪組51線性連接帶動割臺2與活動輪組51作反向升降的牽引結構52。
工作時,苧麻收獲機順著苧麻田壟進行機械化收割時,苧麻收獲機不斷前進,傳動機構帶動切割盤3旋轉切割麻桿,期間由活動輪組51感應地勢變化并通過牽引結構52反饋給割臺2,牽引割臺2進行上下升降,使得割臺2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既能防止割臺2因地勢升高而抬升,導致切割臺2切割不足,又能避免割臺2因地勢下陷而下降,造成切割盤3與地面的接觸、碰撞,提高切割盤3的使用壽命。
參考圖2,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機割臺2包括臺體21和滑動組件22,若干個切割盤3均勻布設在臺體21上,臺體21通過滑動組件22與機構滑動連接?;瑒咏M件22數(shù)量為2,且平行設置在臺體21兩側,滑動組件22包括滑桿221和滑塊222,滑桿221固定連接在機架1上,滑塊222固定連接臺體21,滑桿221插入滑塊222并與滑塊222構成滑動連接,使得臺體21滑動連接軸511機架1上。
通過上述方案,臺體21通過滑動組件22與機架1構成雙滑移連接,使割臺2與機架1滑動連接更為牢固,滑移穩(wěn)定性強,滑動更為絲滑,不易損壞。
參考圖2,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滑桿221的頂端設置有上限位板223,滑桿221的底端設置有下限位板224,滑桿221上套設有第一彈簧225和第二彈簧226,第一彈簧225的一端與上限位板223連接,第一彈簧225的另一端連接在滑塊222上,第二彈簧226的一端與上限位板223連接,第二彈簧226的另一端連接在滑塊222上。
通過上述方案,由上限位板223、下限位板224對滑桿221上下兩端進行限位,能起到防止臺體21因地勢變化過大而脫離滑桿221;在滑桿221上套設第一彈簧225、第二彈簧226,不僅通過第一彈簧225、第二彈簧226提供彈性預緊力對臺體21進行牽拉及支撐,降低對牽引結構52、活動輪組51的負荷及強度要求,使牽引更為順暢,此外,能在臺體21上下升降時對其施加緩沖保護,避免臺體21、滑塊222等發(fā)生剛性碰撞而造成損傷。
參考圖2,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活動輪組51包括連接軸511、擺動桿512及輪轂513;連接軸511設置在機架1上,輪轂513設有中心轉軸514,擺動桿512的一端與連接軸511轉動連接,擺動桿512的另一端與中心轉軸514構成轉動連接,使得輪轂513在地面滾動時可根據(jù)地勢變化圍繞連接軸511進行上下擺動。牽引結構52包括第一支座521、第一滑輪522及第一牽引繩523;第一滑輪522包括第一殼體5221,第一殼體5221內轉動連接有第一輪體5222,第一支座521連接在機架1上,第一殼體5221與第一支座5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牽引繩523的一端連接在輪轂513上,第一牽引繩523的另一端經(jīng)過第一輪體5222改變方向后固定連接在浮動臺上。
通過上述方案,工作時,由輪轂513滾動接觸苧麻田壟兩側的地面,當?shù)貏萆邥r,輪轂513跟隨擺動桿512圍繞連接軸511向上擺動,擺動過程中,第一牽引繩523松開,割臺2受自重作用而下移;當?shù)貏菹孪輹r,輪轂513跟隨擺動桿512圍繞連接軸511向下擺動,輪轂513通過自重牽拉第一牽引繩523,對割臺2施加向上的拉力,使其上升。通過由第一牽引繩523、第一滑輪522組成得滑輪繩索結構來實現(xiàn)割臺2、輪轂513的反向運動,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力的方向調整較為靈活,運動反饋更為迅速。
參考圖3,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牽引結構52還包括第二支座524、第二滑輪525和第二牽引繩526,第二滑輪525包括第二殼體5251,第二殼體5251內轉動連接有第二輪體5252,第二支座524連接在機架1上,所述第一牽引繩523依次經(jīng)過第一輪體5222、第二輪體5252與第二支座524連接,第二滑輪525通過第二輪體5252與第一牽引繩523的接觸進而懸掛在臺體21上方,第二牽引繩526一端連接在第二輪體5252上,第二牽引繩526的另一端連接在臺體21上。
通過上述方案,將第一牽引繩523直接連接第二支座524,增設第二滑輪525、第二牽引繩526組成動滑輪組對割臺2進行牽拉,大大降低了牽拉割臺2所需的拉力,使活動輪組51牽拉割臺2更為輕松。
參考圖2、圖3,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活動輪組51還包括連接桿515和復位彈簧516,連接桿515連接在機架1上,復位彈簧516的一端連接在連接桿515上,所述復位彈簧516的另一端連接軸511擺動桿512上。
通過上述方案,工作時,根據(jù)地勢變化,復位彈性跟隨擺動桿512上下擺動而進行同步擠壓或拉伸,對輪轂513施加向下或向下的彈性預緊力,加速輪轂513復位,使輪轂513能夠緊密貼合地面,進而提高牽拉結構對割臺2的牽拉精度,使機構運動更為緊湊。
參考圖3、圖4,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機架1還設有滑槽527,滑槽527垂直地面設置,第二滑輪525的第二殼體5251上設有滑動件528,滑動件528與滑槽527滑動連接,使得第二滑輪525滑動連接在機架1上。
通過上述方案,第二滑輪525與機架1構成滑動連接,對第二滑輪525的運動軌跡進行約束,有效避免了第二滑輪525工作時因地勢變化或機械運動而發(fā)生晃動,使割臺2滑移更為精準、穩(wěn)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黃繼承,張彬,田昆鵬,沈成,劉浩魯,申請?zhí)枺?/font>202210952221.3,申請日:2022.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