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包括: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采用粗紡生產(chǎn)工藝制備;亞麻紗的前處理;面料織造:采用劍桿織機或提花織機織造坯布,經(jīng)紗采用亞麻紗線,緯紗包括牦牛絨/羊毛混紡紗;面料后整理:對上一步驟所制備的面料坯布在砂洗機內(nèi)進行第一次砂洗、脫水、第一次縮呢、洗呢、匹染、第二次砂洗、脫水、烘呢、第二次縮呢、蒸呢、定型。經(jīng)紗采用亞麻紗線,緯紗采用牦牛絨/羊毛混紡紗作為緯紗,使得制備的梭織面料既僅具有具有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線柔軟的手感,還具有一定的挺闊性,可以用于外套、西服時裝等服裝用面料。并且對亞麻紗線進行前處理,可以減少亞麻紗所帶的褶皺問題。
技術要點
1.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采用粗紡生產(chǎn)工藝制備牦牛絨/羊毛混紡紗,所制備的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細度為3-20Nm,捻度為200-510T/m;
S2、亞麻紗的前處理:先將亞麻紗線浸漬在體積濃度為22-26ml/L的雙氧水溶液中30-38min,取出后再浸漬在43-45℃的清水中處理20-30min,取出晾干;再浸漬在1.5-2.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處理52-56min,然后經(jīng)清水清洗6-8次,水溫為42-44℃;
S3、面料織造:采用劍桿織機或提花織機織造坯布,經(jīng)紗采用亞麻紗線,緯紗包括牦牛絨/羊毛混紡紗;
S4、面料后整理:對上一步驟所制備的面料坯布進行第一次砂洗、脫水、第一次縮呢、洗呢、匹染、第二次砂洗、脫水、烘呢、第二次縮呢、蒸呢、定型;
在第一次砂洗工序中,砂洗機內(nèi)加入1-2%o.w.f的羊毛膨松劑、0.2-0.5%o.w.f的殼聚糖、3-6%o.w.f的有機硅季銨鹽溶液,在38-44℃的溫度下處理28-32min;
在第一次縮呢工序中,在不加張力、40-45℃條件下,縮呢時間為30-35min,縮率控制在5-10%;
在洗呢工序中,是在30-40℃條件下,進行皂洗5-10min,并沖洗出缸;
在第二次砂洗工序中,將面料在40-45℃條件下,并另入2-5%o.w.f的亞麻柔軟劑和1-2%o.w.f的羊毛柔軟劑的條件下砂洗15-20min;
在第二次縮呢工序中,在45-50℃條件下將面料置在縮呢設備中處理8-10min。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包括如下步驟:
S1-1、分揀:將牦牛原絨中難以開松的氈片和明顯成塊的粗死毛揀出,選出用作分梳的牦牛絨;
S1-2、開松:采用立式開棉機和滾筒開棉機對上一步驟所分揀出的牦牛絨進行開松;
S1-3、清洗:將開松后的牦牛絨置于水槽內(nèi)進行清洗,去除土雜,并進行壓干;
S1-4、油汗的去除:將經(jīng)過清洗的牦牛絨置于含有軟水的水槽內(nèi),并在軟水內(nèi)加入5-8wt%的凈洗劑和1-2wt%的助洗劑,并在23-39kHz的超聲波和55-60℃條件下處理10-20min,并經(jīng)過軟水洗滌壓干;
S1-5、烘干: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在烘箱內(nèi)烘干至14-17%的回潮率,烘箱內(nèi)溫度為80-85℃;
S1-6、酸洗:將上一步驟處理后的牦牛絨置于具有酸洗處理液的酸洗槽內(nèi),在55-60℃條件下處理10-15min,取出后再進行漂洗壓干;所述酸洗處理液包括5-7.5wt%的硫酸;
S1-7、炭化: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烘干,并且開松后再烘干,使得酸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烤焦變脆并炭化;
S1-8、碾壓開松:將烘干后的牦牛絨經(jīng)過多次的碾壓和開松,并對碾壓和開松后的牦牛絨進行除塵,使得炭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與牦牛絨相分離;
S1-9、預開松: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預開松;
S1-10、和絨:將經(jīng)過預開松的牦牛絨進行鋪層噴灑和絨油和清水組成的和絨乳液,并進行兩次和絨,并打包養(yǎng)滲24-36h;所述和絨乳液中含有0.2-0.5wt%的和毛油,和絨時的牦牛絨的回潮率控制在24-30%;
S1-11、分梳落粗:采用刺輥蓋板聯(lián)合分梳機對和絨后的牦牛絨進行分梳,制備成無毛絨,所述無毛絨的含粗率為不高于2.5%;
S1-12、配毛:配毛方案為40-60%的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牦牛絨、其余為羊毛;
S1-13、和絨加油:將牦牛絨和羊毛按照設定比例進行開松混合,噴灑和毛油、倒倉,并經(jīng)過二至三次和絨加油,再裝包悶放12小時以上;
S1-14、梳絨:采用三聯(lián)梳毛機對混合的牦牛絨和羊毛進行梳理,然后成條制成定量的粗紗;
S1-15、細紗:將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粗紗采用環(huán)錠紡細紗機上牽伸加捻成細紗;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1.28倍,羅拉中心距42mm×60mm,捻系數(shù)350,前羅拉速度260r/min,鉗口隔距塊為2.54mm,錠速為10000-11000r/min,鋼領直徑為38-40mm,升降全程為14.9-16.4cm;
S1-16、絡筒。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S1-4中,所述凈洗劑中包括十八醇硫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椰子油酰二乙醇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去離子水;所述助洗劑為元明粉或純堿。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S1-4中,所述凈洗劑中包括5-8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硫酸鈉、10-12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質(zhì)量份的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4-6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3-5質(zhì)量份的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5-8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5質(zhì)量份的椰子油酰二乙醇胺、6-8質(zhì)量份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S1-10和步驟S1-13中,所述和毛油包括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太古油、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十八醇磷酸酯和去離子水。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和毛油包括5-8質(zhì)量份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10-12質(zhì)量份的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5質(zhì)量份的太古油、3-5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12-15大豆油脂肪酸甲酯、1-3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磷酸酯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對牦牛絨的清洗和漂洗所使用的均是軟水。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面料生產(chǎn)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
背景技術
梳牦牛絨織品是指含有牛絨原料的紗線經(jīng)過織造做成的織物。牛絨指的是牦牛絨,此物種90%在中國,牦牛是中國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qū)高寒草原的特有牛種,適應海拔3200-4800M,能耐零下30-40攝氏度的嚴寒,冬季胸部腹側下會長出密而厚的絨毛,氣溫回升絨毛自然脫落,每年采毛一次,大約5-6月份開始人們就用手扒助其脫毛,成年牦牛的年產(chǎn)毛量為1.17~2.62kg,幼齡牛為1.30~1.35kg,其中粗毛和絨毛各占一半。牦牛絨很細,直徑小于20微米,長度為3.4~4.5厘米,有不規(guī)則彎曲,鱗片呈環(huán)狀緊密抱合,光澤柔和,彈性強,手感滑糯。牦牛的生長環(huán)境,使其絨毛保暖性能特別優(yōu)良,極具抗寒力,手感蓬松,牛絨纖維強力大于羊絨1.5倍,因此抗起毛起球優(yōu)于羊絨,洗滌后尺寸變化也優(yōu)于羊絨。牦牛絨織品在近年廣泛用于服裝生產(chǎn)領域,其保暖性及舒適性和羊絨織品不相上下。羊物種特別喜歡啃草的根,植被很容易被破壞,而牦牛物種吃草的上面部分,植被不受影響,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可擴大養(yǎng)殖。同時牛絨價格比羊絨低很多,同樣性能下,牛絨織品性價比就高很多,所以現(xiàn)在越來越受市場喜歡。
通過中將牦牛絨與羊毛在粗梳工藝條件下進行混紡,但是牦牛絨/羊毛面料在挺闊性方面具有不足之處,如何使得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線所制備在面料,可以滿足外套、西服時裝面料、高檔時裝面料、大衣等,對于面料的挺闊性的要求,成為要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使得所制備的梭織面料既具有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線柔軟的手感,還具有一定的挺闊性,可以用于外套、西服時裝等服裝用面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采用粗紡生產(chǎn)工藝制備牦牛絨/羊毛混紡紗,所制備的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細度為3-20Nm,捻度為200-510T/m;
S2、亞麻紗的前處理:先將亞麻紗線浸漬在體積濃度為22-26ml/L的雙氧水溶液中30-38min,取出后再浸漬在43-45℃的清水中處理20-30min,取出晾干;再浸漬在1.5-2.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處理52-56min,然后經(jīng)清水清洗6-8次,水溫為42-44℃;
S3、面料織造:采用劍桿織機或提花織機織造坯布,經(jīng)紗采用亞麻紗線,緯紗包括牦牛絨/羊毛混紡紗;
S4、面料后整理:對上一步驟所制備的面料坯布進行第一次砂洗、脫水、第一次縮呢、洗呢、匹染、第二次砂洗、脫水、烘呢、第二次縮呢、蒸呢、定型;
在第一次砂洗工序中,砂洗機內(nèi)加入1-2%o.w.f的羊毛膨松劑、0.2-0.5%o.w.f的殼聚糖、3-6%o.w.f的有機硅季銨鹽溶液,在38-44℃的溫度下處理28-32min;
在第一次縮呢工序中,在不加張力、40-45℃條件下,縮呢時間為30-35min,縮率控制在5-10%;
在洗呢工序中,是在30-40℃條件下,進行皂洗5-10min,并沖洗出缸;
在第二次砂洗工序中,將面料在40-45℃條件下,并另入2-5%o.w.f的亞麻柔軟劑和1-2%o.w.f的羊毛柔軟劑的條件下砂洗15-20min;
在第二次縮呢工序中,在45-50℃條件下將面料置在縮呢設備中處理8-10min。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包括如下步驟:
S1-1、分揀:將牦牛原絨中難以開松的氈片和明顯成塊的粗死毛揀出,選出用作分梳的牦牛絨;
S1-2、開松:采用立式開棉機和滾筒開棉機對上一步驟所分揀出的牦牛絨進行開松;
S1-3、清洗:將開松后的牦牛絨置于水槽內(nèi)進行清洗,去除土雜,并進行壓干;
S1-4、油汗的去除:將經(jīng)過清洗的牦牛絨置于含有軟水的水槽內(nèi),并在軟水內(nèi)加入5-8wt%的凈洗劑和1-2wt%的助洗劑,并在23-39kHz的超聲波和55-60℃條件下處理10-20min,并經(jīng)過軟水洗滌壓干;
S1-5、烘干: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在烘箱內(nèi)烘干至14-17%的回潮率,烘箱內(nèi)溫度為80-85℃;
S1-6、酸洗:將上一步驟處理后的牦牛絨置于具有酸洗處理液的酸洗槽內(nèi),在55-60℃條件下處理10-15min,取出后再進行漂洗壓干;所述酸洗處理液包括5-7.5wt%的硫酸;
S1-7、炭化: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烘干,并且開松后再烘干,使得酸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烤焦變脆并炭化;
S1-8、碾壓開松:將烘干后的牦牛絨經(jīng)過多次的碾壓和開松,并對碾壓和開松后的牦牛絨進行除塵,使得炭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與牦牛絨相分離;
S1-9、預開松: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預開松;
S1-10、和絨:將經(jīng)過預開松的牦牛絨進行鋪層噴灑和絨油和清水組成的和絨乳液,并進行兩次和絨,并打包養(yǎng)滲24-36h;所述和絨乳液中含有0.2-0.5wt%的和毛油,和絨時的牦牛絨的回潮率控制在24-30%;
S1-11、分梳落粗:采用刺輥蓋板聯(lián)合分梳機對和絨后的牦牛絨進行分梳,制備成無毛絨,所述無毛絨的含粗率為不高于2.5%;
S1-12、配毛:配毛方案為40-60%的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牦牛絨、其余為羊毛;
S1-13、和絨加油:將牦牛絨和羊毛按照設定比例進行開松混合,噴灑和毛油、倒倉,并經(jīng)過二至三次和絨加油,再裝包悶放12小時以上;
S1-14、梳絨:采用三聯(lián)梳毛機對混合的牦牛絨和羊毛進行梳理,然后成條制成定量的粗紗;
S1-15、細紗:將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粗紗采用環(huán)錠紡細紗機上牽伸加捻成細紗;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1.28倍,羅拉中心距42mm×60mm,捻系數(shù)350,前羅拉速度260r/min,鉗口隔距塊為2.54mm,錠速為10000-11000r/min,鋼領直徑為38-40mm,升降全程為14.9-16.4cm;
S1-16、絡筒。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步驟S1-4中,所述凈洗劑中包括十八醇硫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椰子油酰二乙醇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去離子水;所述助洗劑為元明粉或純堿。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步驟S1-4中,所述凈洗劑中包括5-8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硫酸鈉、10-12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質(zhì)量份的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4-6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3-5質(zhì)量份的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5-8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5質(zhì)量份的椰子油酰二乙醇胺、6-8質(zhì)量份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步驟S1-10和步驟S1-13中,所述和毛油包括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太古油、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十八醇磷酸酯和去離子水。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和毛油包括5-8質(zhì)量份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10-12質(zhì)量份的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5質(zhì)量份的太古油、3-5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12-15大豆油脂肪酸甲酯、1-3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磷酸酯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yōu)選方案:對牦牛絨的清洗和漂洗所使用的均是軟水。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經(jīng)紗采用亞麻紗線,緯紗采用牦牛絨/羊毛混紡紗作為緯紗,使得制備的梭織面料既僅具有具有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線柔軟的手感,還具有一定的挺闊性,可以用于外套、西服時裝等服裝用面料。并且對亞麻紗線進行前處理,可以減少亞麻紗所帶的褶皺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所涉及生產(chǎn)工藝的流程圖;
圖2是梳理機中所使用針布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截面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如下:1-基部;21-針齒;21-第一針齒;22-第二針齒;23-第三針齒;α1-第一工作角;α2-第二工作角;α3-第三工作角;H-總齒高;h-齒尖深;w-基部厚度,a-齒尖寬度,b-齒尖厚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采用粗紡生產(chǎn)工藝制備牦牛絨/羊毛混紡紗,所制備的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細度為3-20Nm,捻度為200-510T/m,捻向為Z。在本實施例中,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細度為20Nm,捻度為510T/m。
S2、亞麻紗的前處理:先將亞麻紗線浸漬在體積濃度為22-26ml/L的雙氧水溶液中30-38min,取出后再浸漬在43-45℃的清水中處理20-30min,取出晾干;再浸漬在1.5-2.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處理52-56min,然后經(jīng)清水清洗6-8次,水溫為42-44℃。在本實施例中,具體的將亞麻紗線浸漬在體積濃度為26ml/L的雙氧水溶液中30min,取出后再浸漬在45℃的清水中處理30min,取出晾干;再浸漬在2.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處理52min,然后經(jīng)清水清洗6次,水溫為44℃。
S3、面料織造:采用劍桿織機或提花織機織造坯布,經(jīng)紗采用亞麻紗線,緯紗包括牦牛絨/羊毛混紡紗。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亞麻紗線的細度為17Nm,緯紗所使用的是兩根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相并捻而成,捻向為S,股線的捻度為300T/m??棽架囁倥=q在260轉每分鐘,開口高度7cm。
S4、面料后整理:對上一步驟所制備的面料坯布在砂洗機內(nèi)進行第一次砂洗、脫水、第一次縮呢、洗呢、匹染、第二次砂洗、脫水、烘呢、第二次縮呢、蒸呢、定型。
在第一次砂洗工序中,砂洗機內(nèi)加入1-2%o.w.f的羊毛膨松劑、0.2-0.5%o.w.f的殼聚糖、3-6%o.w.f的有機硅季銨鹽溶液,在38-44℃的溫度下處理28-32min。具體到本實施例中,砂洗機內(nèi)加入2%o.w.f的羊毛膨松劑、0.5%o.w.f的殼聚糖、6%o.w.f的有機硅季銨鹽溶液,在44℃的溫度下處理28min。
在第一次縮呢工序中,在不加張力、40-45℃條件下,縮呢時間為30-35min,縮率控制在5-10%。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是在45℃條件下,縮呢時間為30min,縮率控制在8%。
在洗呢工序中,是在30-40℃條件下,進行皂洗5-10min,并沖洗出缸。在本實施例中是在40℃條件下,進行皂洗5min
在第二次砂洗工序中,將面料在40-45℃條件下,并另入2-5%o.w.f的亞麻柔軟劑和1-2%o.w.f的羊毛柔軟劑的條件下砂洗15-20min。具體到本實施例中,在40℃條件下,并另入5%o.w.f的亞麻柔軟劑和2%o.w.f的羊毛柔軟劑的條件下砂洗20min。
在第二次縮呢工序中,在45-50℃條件下將面料置在縮呢設備中處理8-10min。在本實施例中,是在50℃條件下將面料置在縮呢設備中處理8min。
進一步的,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包括如下步驟:
S1-1、分揀:將牦牛原絨中難以開松的氈片和明顯成塊的粗死毛揀出,選出用作分梳的牦牛絨。
S1-2、開松:采用立式開棉機和滾筒開棉機對上一步驟所分揀出的牦牛絨進行開松。
S1-3、清洗:將開松后的牦牛絨置于水槽內(nèi)進行清洗,去除土雜,并進行壓干。
S1-4、油汗的去除:將經(jīng)過清洗的牦牛絨置于含有軟水的水槽內(nèi),并在軟水內(nèi)加入8wt%的凈洗劑和2wt%的助洗劑,并在39kHz的超聲波和60℃條件下處理10min,并經(jīng)過軟水洗滌壓干。
進一步的,步驟S1-4中,所述凈洗劑中包括十八醇硫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椰子油酰二乙醇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去離子水。
進一步的,所述助洗劑為元明粉或純堿。
具體的,所述凈洗劑中包括8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硫酸鈉、12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質(zhì)量份的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6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5質(zhì)量份的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8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質(zhì)量份的椰子油酰二乙醇胺、8質(zhì)量份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S1-5、烘干: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在烘箱內(nèi)烘干至17%的回潮率,烘箱內(nèi)溫度為85℃。
S1-6、酸洗:將上一步驟處理后的牦牛絨置于具有酸洗處理液的酸洗槽內(nèi),在60℃條件下處理15min,取出后再進行漂洗壓干;所述酸洗處理液包括5wt%的硫酸。
S1-7、炭化: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烘干,并且開松后再烘干,使得酸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烤焦變脆并炭化。
S1-8、碾壓開松:將烘干后的牦牛絨經(jīng)過多次的碾壓和開松,并對碾壓和開松后的牦牛絨進行除塵,使得炭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與牦牛絨相分離。
S1-9、預開松: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預開松。
S1-10、和絨:將經(jīng)過預開松的牦牛絨進行鋪層噴灑和絨油和清水組成的和絨乳液,并進行兩次和絨,并打包養(yǎng)滲36h;所述和絨乳液中含有0.5wt%的和毛油,和絨時的牦牛絨的回潮率控制在30%。
S1-11、分梳落粗:采用刺輥蓋板聯(lián)合分梳機對和絨后的牦牛絨進行分梳,制備成無毛絨,所述無毛絨的含粗率為不高于2.5%。
S1-12、配毛:配毛方案為60%的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牦牛絨、其余為羊毛。
S1-13、和絨加油:將牦牛絨和羊毛按照設定比例進行開松混合,噴灑和毛油、倒倉,并經(jīng)過二至三次和絨加油,再裝包悶放12小時以上。
進一步的,步驟S1-10和步驟S1-13中,所述和毛油包括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太古油、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十八醇磷酸酯和去離子水。
具體的,所述和毛油包括8質(zhì)量份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12質(zhì)量份的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5質(zhì)量份的太古油、5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15大豆油脂肪酸甲酯、3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磷酸酯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S1-14、梳絨:采用三聯(lián)梳毛機對混合的牦牛絨和羊毛進行梳理,然后成條制成定量的粗紗。
進一步的,梳理機所使用的金屬針布上的針齒密度為460-500Points/inch2,金屬針布上的工作角α為60-70°。具體在本實施例中,針齒密度為460Points/inch2。
進一步的,如圖2和3所示所示,針布上包括基部1與針齒2的總高h為5.2mm,針齒2的齒深h為2.80mm。此時齒尖硬度≥780HV,齒尖寬度a為0.12mm,針齒厚度b為0.16mm。
并且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中針齒2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針齒21、第二針齒22和第三針齒23。第一針齒21的第一工作角為70°,第二針齒22的第二工作角為65°,第三針齒23的第二工作角為60°。
這是由于牦牛絨在生長過程中,在牦牛不同的生產(chǎn)階段和不同的部分,牦牛絨根部的直徑大于端部的直徑,在梳理過程中需要對梳理工藝進行特殊設計。通過對針齒不同工作角的設計,可以對牦牛絨和羊毛具有良好的梳理作用。
S1-15、細紗:將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粗紗采用環(huán)錠紡細紗機上牽伸加捻成細紗;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1.28倍,羅拉中心距42mm×60mm,捻系數(shù)350,前羅拉速度260r/min,鉗口隔距塊為2.54mm,錠速為10000r/min,鋼領直徑為38mm,升降全程為16.4cm。
S1-16、絡筒。
進一步的,對牦牛絨的清洗和漂洗所使用的均是軟水。
實施例二
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牦牛絨亞麻梭織面料生產(chǎn)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采用粗紡生產(chǎn)工藝制備牦牛絨/羊毛混紡紗,所制備的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細度為3-20Nm,捻度為200-510T/m,捻向為Z。在本實施例中,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細度為10Nm,捻度為400T/m。
S2、亞麻紗的前處理:先將亞麻紗線浸漬在體積濃度為22-26ml/L的雙氧水溶液中30-38min,取出后再浸漬在43-45℃的清水中處理20-30min,取出晾干;再浸漬在1.5-2.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處理52-56min,然后經(jīng)清水清洗6-8次,水溫為42-44℃。在本實施例中,具體的將亞麻紗線浸漬在體積濃度為22ml/L的雙氧水溶液中20min,取出后再浸漬在43℃的清水中處理20min,取出晾干;再浸漬在1.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處理56min,然后經(jīng)清水清洗8次,水溫為42℃。
S3、面料織造:采用劍桿織機或提花織機織造坯布,經(jīng)紗采用亞麻紗線,緯紗包括牦牛絨/羊毛混紡紗。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亞麻紗線的細度為17Nm,緯紗所使用的是兩根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相并捻而成,捻向為S,股線的捻度為300T/m。
S4、面料后整理:對上一步驟所制備的面料坯布在砂洗機內(nèi)進行第一次砂洗、脫水、第一次縮呢、洗呢、匹染、第二次砂洗、脫水、烘呢、第二次縮呢、蒸呢、定型。
在第一次砂洗工序中,砂洗機內(nèi)加入1-2%o.w.f的羊毛膨松劑、0.2-0.5%o.w.f的殼聚糖、3-6%o.w.f的有機硅季銨鹽溶液,在38-44℃的溫度下處理28-32min。具體到本實施例中,砂洗機內(nèi)加入1%o.w.f的羊毛膨松劑、0.2%o.w.f的殼聚糖、3%o.w.f的有機硅季銨鹽溶液,在38℃的溫度下處理32min。
在第一次縮呢工序中,在不加張力、40-45℃條件下,縮呢時間為30-35min,縮率控制在5-10%。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是在40℃條件下,縮呢時間為35min,縮率控制在10%。
在洗呢工序中,是在30-40℃條件下,進行皂洗5-10min,并沖洗出缸。在本實施例中是在30℃條件下,進行皂洗10min
在第二次砂洗工序中,將面料在40-45℃條件下,并另入2-5%o.w.f的亞麻柔軟劑和1-2%o.w.f的羊毛柔軟劑的條件下砂洗15-20min。具體到本實施例中,在45℃條件下,并另入2%o.w.f的亞麻柔軟劑和1%o.w.f的羊毛柔軟劑的條件下砂洗20min。
在第二次縮呢工序中,在45-50℃條件下將面料置在縮呢設備中處理8-10min。在本實施例中,是在45℃條件下將面料置在縮呢設備中處理10min。
進一步的,牦牛絨/羊毛混紡紗的制備包括如下步驟:
S1-1、分揀:將牦牛原絨中難以開松的氈片和明顯成塊的粗死毛揀出,選出用作分梳的牦牛絨。
S1-2、開松:采用立式開棉機和滾筒開棉機對上一步驟所分揀出的牦牛絨進行開松。
S1-3、清洗:將開松后的牦牛絨置于水槽內(nèi)進行清洗,去除土雜,并進行壓干。
S1-4、油汗的去除:將經(jīng)過清洗的牦牛絨置于含有軟水的水槽內(nèi),并在軟水內(nèi)加入5wt%的凈洗劑和1wt%的助洗劑,并在23kHz的超聲波和55℃條件下處理20min,并經(jīng)過軟水洗滌壓干。
進一步的,步驟S1-4中,所述凈洗劑中包括十八醇硫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椰子油酰二乙醇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去離子水。
進一步的,所述助洗劑為元明粉或純堿。
具體的,所述凈洗劑中包括5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硫酸鈉、10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質(zhì)量份的月桂醇聚醚-9硫酸鈉、4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醇酰胺乙酯磺基琥珀酸二鈉鹽、3質(zhì)量份的二甘醇雙馬來酸十二烷基單乙醇胺雙酯磺酸鈉、5質(zhì)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質(zhì)量份的椰子油酰二乙醇胺、6質(zhì)量份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S1-5、烘干: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在烘箱內(nèi)烘干至14%的回潮率,烘箱內(nèi)溫度為80-85℃。
S1-6、酸洗:將上一步驟處理后的牦牛絨置于具有酸洗處理液的酸洗槽內(nèi),在55℃條件下處理10min,取出后再進行漂洗壓干;所述酸洗處理液包括7.5wt%的硫酸,還包括1.5-2%的改性異構醇聚氧乙烯醚,在本實施例中為2%。
S1-7、炭化: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烘干,并且開松后再烘干,使得酸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烤焦變脆并炭化。
S1-8、碾壓開松:將烘干后的牦牛絨經(jīng)過多次的碾壓和開松,并對碾壓和開松后的牦牛絨進行除塵,使得炭化后的草類雜質(zhì)與牦牛絨相分離。
S1-9、預開松:將上一步驟處理的牦牛絨進行預開松。
S1-10、和絨:將經(jīng)過預開松的牦牛絨進行鋪層噴灑和絨油和清水組成的和絨乳液,并進行兩次和絨,并打包養(yǎng)滲24h;所述和絨乳液中含有0.2wt%的和毛油,和絨時的牦牛絨的回潮率控制在24%。
S1-11、分梳落粗:采用刺輥蓋板聯(lián)合分梳機對和絨后的牦牛絨進行分梳,制備成無毛絨,所述無毛絨的含粗率為不高于2.5%。
S1-12、配毛:配毛方案為40%的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牦牛絨、其余為羊毛。
S1-13、和絨加油:將牦牛絨和羊毛按照設定比例進行開松混合,噴灑和毛油、倒倉,并經(jīng)過二至三次和絨加油,再裝包悶放12小時以上。
進一步的,步驟S10和步驟S13中,所述和毛油包括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太古油、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大豆油脂肪酸甲酯、十八醇磷酸酯和去離子水。
具體的,所述和毛油包括5質(zhì)量份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10質(zhì)量份的交聯(lián)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3質(zhì)量份的太古油、3質(zhì)量份的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鈉、12大豆油脂肪酸甲酯、1質(zhì)量份的十八醇磷酸酯和100質(zhì)量份的去離子水。
S1-14、梳絨:采用三聯(lián)梳毛機對混合的牦牛絨和羊毛進行梳理,然后成條制成定量的粗紗。
進一步的,梳理機所使用的金屬針布上的針齒密度為460-500Points/inch2,金屬針布上的工作角α為60-70°。具體在本實施例中,針齒密度為500Points/inch2。
進一步的,如圖2和3所示所示,針布上包括基部1與針齒2的總高h為5.2mm,針齒2的齒深h為2.80mm。此時齒尖硬度≥780HV,齒尖寬度a為0.12mm,針齒厚度b為0.16mm。
并且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中針齒2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針齒21、第二針齒22和第三針齒23。第一針齒21的第一工作角為70°,第二針齒22的第二工作角為66°,第三針齒23的第二工作角為62°。
這是由于牦牛絨在生長過程中,在牦牛不同的生產(chǎn)階段和不同的部分,牦牛絨根部的直徑大于端部的直徑,在梳理過程中需要對梳理工藝進行特殊設計。通過對針齒不同工作角的設計,可以對牦牛絨和羊毛具有良好的梳理作用。
S1-15、細紗:將上一步驟所制備的粗紗采用環(huán)錠紡細紗機上牽伸加捻成細紗;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1.28倍,羅拉中心距42mm×60mm,捻系數(shù)380,前羅拉速度280r/min,鉗口隔距塊為2.54mm,錠速為11000r/min,鋼領直徑為40mm,升降全程為14.9cm。
S1-16、絡筒。
進一步的,對牦牛絨的清洗和漂洗所使用的均是軟水。
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所制備的牦牛絨亞麻面料,可以適用于西裝、外套等服裝。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fā)明的構思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沈洪林,孫世元,申請?zhí)枺?/font>202211308012.1,申請日:2022.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