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及其制備工藝,涉及面料制造領域。該吸濕排汗面料,包括疏水材料、所述疏水材料包括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其中所述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質(zhì)量比為1.5:50?60:100,吸水材料,所述吸水材料包括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所述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質(zhì)量比為3:3:4。通過采用疏水材料、吸水材料與尼龍纖維,增加織物的舒適性的通水兼顧織物的吸濕排汗效果,通過在織物的外側(cè)設置有疏水涂層,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液體進入身體,通過內(nèi)部的吸水材料可以有效的將身體的汗液進行吸收,避免身上會出現(xiàn)液體,并通過表面積大的尼龍進行蒸發(fā),增加排汗的效果。
技術(shù)要點
1.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疏水材料、所述疏水材料包括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其中所述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質(zhì)量比為1.5:50?60:100;
吸水材料,所述吸水材料包括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所述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質(zhì)量比為3:3:4;
尼龍纖維,所述尼龍纖維,所述尼龍纖維、吸水材料、尼龍纖維質(zhì)量比為1:1:1.5?2。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龍纖維的直徑為10μm的單絲140萬根以上所構(gòu)成的納米尼龍纖維。該尼龍纖維的表面積是過去產(chǎn)品的1000倍左右,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劑為抗氧化劑、光穩(wěn)定劑。
4.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分別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步驟包括紡紗步驟中的除雜、松解、開松、梳理,梳理后纖維間的橫向聯(lián)系基本被解除,除雜和混合作用更加充分;
S2.再進行牽伸、加捻與繞卷分別得到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絲線,并根據(jù)上述的比例將三種絲線進行紡織,得吸水布料;
S3.將疏水材料進行攪拌、融化,攪拌時間為20min,加熱溫度為200℃;
S4.將吸水布料鋪平,將疏水材料放置在靜電噴涂機的內(nèi)部,將疏水材料靜電噴涂在吸水布料的外側(cè),得防水布料;
S5.將布料在120℃的環(huán)境下進行烘干,烘干時間為1h,再將部分吸水材料截斷成5毫米的短毛,并植絨在防水布料不防水的一側(cè),得吸汗布料;
S6.將尼龍纖維與吸汗布料之間進行紡織,并穿過吸汗布料,占用表面積的70%。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紡織的工藝為梭織因梭織物經(jīng),緯紗延伸與收縮關(guān)系不大,亦不發(fā)生轉(zhuǎn)換,因此織物一般比較緊密,挺硬。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靜電噴涂為純靜電霧化方式,所述靜電噴涂的拉弧長度為1cm、電壓為10kV由于它屬于機械離心式電霧化,對于涂料和溶劑的導電性要求低,有效面積大,吸附效率高,對涂層均勻性大為改善;霧化后涂料細致,表面平整、光滑。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絨為噴頭式植絨利用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絨毛帶上負電荷,把需要植絨的物體放在零電位或接地條件下,絨毛受到異電位被植物體的吸引,呈垂直狀加速飛升到需要植絨的物體表面上,由于被植物體涂有膠粘劑,絨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體上。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面料制造技術(shù)領域,具體為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市面上的面料較多為二線編織而成的,常見為拉架紗線和聚酯紗線,三線編織而成的面料不常見,同時,聚酯紗線為長纖維紗線,利用其編織而成的紡織物的貼服性較差,舒適性較差,會影響紡織物的穿著舒適感;且速干性較低,面料表面吸收水分后的水分揮發(fā)性不高,導致面料出現(xiàn)黏附感,降低了穿著舒適性;另一方面,目前的二線編織的拉架紗線和聚酯紗線等面料染色效果較差,水洗或吸收汗?jié)n后容易出現(xiàn)掉色、變色等問題。人們對紡織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保暖、舒適等原有的基本特性。
發(fā)明內(nèi)容
(一)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及其制備工藝,解決了排汗與吸濕的性能無法進行兼具的問題。
(二)技術(shù)方案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包括,疏水材料、所述疏水材料包括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其中所述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質(zhì)量比為1.5:50?60:100;
吸水材料,所述吸水材料包括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所述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質(zhì)量比為3:3:4;
尼龍纖維,所述尼龍纖維,所述尼龍纖維、吸水材料、尼龍纖維質(zhì)量比為1:1:1.5?2。
優(yōu)選的,所述尼龍纖維的直徑為10μm的單絲140萬根以上所構(gòu)成的納米尼龍纖維,該尼龍纖維的表面積是過去產(chǎn)品的1000倍左右,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優(yōu)選的,所述助劑為抗氧化劑、光穩(wěn)定劑。
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分別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步驟包括紡紗步驟中的除雜、松解、開松、梳理;
S2.再進行牽伸、加捻與繞卷分別得到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絲線,并根據(jù)上述的比例將三種絲線進行紡織,得吸水布料;
S3.將疏水材料進行攪拌、融化,攪拌時間為20min,加熱溫度為200℃;
S4.將吸水布料鋪平,將疏水材料放置在靜電噴涂機的內(nèi)部,將疏水材料靜電噴涂在吸水布料的外側(cè),得防水布料;
S5.將布料在120℃的環(huán)境下進行烘干,烘干時間為1h,再將部分吸水材料截斷成5毫米的短毛,并植絨在防水布料不防水的一側(cè),得吸汗布料;
S6.將尼龍纖維與吸汗布料之間進行紡織,并穿過吸汗布料,占用表面積的70%。
優(yōu)選的,S2中所述紡織的工藝為梭織。
優(yōu)選的,S4中所述靜電噴涂為純靜電霧化方式,所述靜電噴涂的拉弧長度為1cm、電壓為10kV。
優(yōu)選的,所述植絨為噴頭式植絨。
(三)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及其制備工藝。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采用疏水材料、吸水材料與尼龍纖維,增加織物的舒適性的通水兼顧植物的吸濕排汗效果。
2、通過在織物的外側(cè)設置有疏水涂層,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液體進入身體,通過內(nèi)部的吸水材料可以有效的將身體的汗液進行吸收,避免身上會出現(xiàn)液體,并通過表面積大的尼龍進行蒸發(fā),增加排汗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包括疏水材料、疏水材料包括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其中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質(zhì)量比為1.5:50:100,助劑為抗氧化劑、光穩(wěn)定劑。
吸水材料,吸水材料包括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質(zhì)量比為3:3:4。
尼龍纖維,尼龍纖維,尼龍纖維、吸水材料、尼龍纖維質(zhì)量比為1:1:1.5,尼龍纖維的直徑為10μm的單絲140萬根以上所構(gòu)成的納米尼龍纖維。該尼龍纖維的表面積是過去產(chǎn)品的1000倍左右,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分別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步驟包括紡紗步驟中的除雜、松解、開松、梳理,梳理后纖維間的橫向聯(lián)系基本被解除,除雜和混合作用更加充分。
S2.再進行牽伸、加捻與繞卷分別得到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絲線,并根據(jù)上述的比例將三種絲線進行紡織,得吸水布料,S2中紡織的工藝為梭織因梭織物經(jīng),緯紗延伸與收縮關(guān)系不大,亦不發(fā)生轉(zhuǎn)換,因此織物一般比較緊密,挺硬。
S3.將疏水材料進行攪拌、融化,攪拌時間為20min,加熱溫度為200℃。
S4.將吸水布料鋪平,將疏水材料放置在靜電噴涂機的內(nèi)部,將疏水材料靜電噴涂在吸水布料的外側(cè),得防水布料,靜電噴涂為純靜電霧化方式,靜電噴涂的拉弧長度為1cm、電壓為10kV由于它屬于機械離心式電霧化,對于涂料和溶劑的導電性要求低,有效面積大,吸附效率高,對涂層均勻性大為改善;霧化后涂料細致,表面平整、光滑。
S5.將布料在120℃的環(huán)境下進行烘干,烘干時間為1h,再將部分吸水材料截斷呈5毫米的短毛,并植絨在防水布料不防水的一側(cè),得吸汗布料,植絨為噴頭式植絨利用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絨毛帶上負電荷,把需要植絨的物體放在零電位或接地條件下,絨毛受到異電位被植物體的吸引,呈垂直狀加速飛升到需要植絨的物體表面上,由于被植物體涂有膠粘劑,絨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體上。
S6.將尼龍纖維與吸汗布料之間進行紡織,并穿過吸汗布料,占用表面積的70%。
實施例二: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包括疏水材料、疏水材料包括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其中納米銀、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助劑質(zhì)量比為1.5:50:100,助劑為抗氧化劑、光穩(wěn)定劑。
吸水材料,吸水材料包括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質(zhì)量比為3:3:4。
尼龍纖維,尼龍纖維,尼龍纖維、吸水材料、尼龍纖維質(zhì)量比為1:1:1.5,尼龍纖維的直徑為10μm的單絲140萬根以上所構(gòu)成的納米尼龍纖維。該尼龍纖維的表面積是過去產(chǎn)品的1000倍左右,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一種吸濕排汗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分別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步驟包括紡紗步驟中的除雜、松解、開松、梳理,梳理后纖維間的橫向聯(lián)系基本被解除,除雜和混合作用更加充分。
S2.再進行牽伸、加捻與繞卷分別得到竹纖維、長絨棉纖維、苧麻纖維絲線,并根據(jù)上述的比例將三種絲線進行紡織,得吸水布料,S2中紡織的工藝為梭織因梭織物經(jīng),緯紗延伸與收縮關(guān)系不大,亦不發(fā)生轉(zhuǎn)換,因此織物一般比較緊密,挺硬。
S3.將疏水材料進行攪拌、融化,攪拌時間為20min,加熱溫度為200℃。
S4.將吸水布料鋪平,將疏水材料放置在靜電噴涂機的內(nèi)部,將疏水材料靜電噴涂在吸水布料的外側(cè),得防水布料,靜電噴涂為純靜電霧化方式,靜電噴涂的拉弧長度為1cm、電壓為10kV由于它屬于機械離心式電霧化,對于涂料和溶劑的導電性要求低,有效面積大,吸附效率高,對涂層均勻性大為改善;霧化后涂料細致,表面平整、光滑。
S5.將布料在120℃的環(huán)境下進行烘干,烘干時間為1h,再將部分吸水材料截斷呈5毫米的短毛,并植絨在防水布料不防水的一側(cè),得吸汗布料,植絨為噴頭式植絨利用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絨毛帶上負電荷,把需要植絨的物體放在零電位或接地條件下,絨毛受到異電位被植物體的吸引,呈垂直狀加速飛升到需要植絨的物體表面上,由于被植物體涂有膠粘劑,絨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體上。
S6.將尼龍纖維與吸汗布料之間進行紡織,并穿過吸汗布料,占用表面積的70%。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quán)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楊叢沽,申請?zhí)枺?/font>202310222198.7,申請日:2023.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