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以下步驟:S1、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皮纖維剝取后,將其清洗干凈,之后堿浴漂白,并經過蒸汽蒸煮和烘干處理,得到干纖維,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干纖維混合成束,經捻線機捻制成線,得到植物纖維絲線;S2、制備仿絲透氣線;S3、織造成布:將植物纖維絲線和仿絲透氣線經過紗架轉換成經紗,之后把經紗穿在織布機的筘上,用于織布機織造出所需的幅寬和經向密度;S4、壞布前處理:先經過燒毛、退漿、煮煉、漂白和絲光;S5、染色:將面料染色得到染色面料。本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
技術要點
1.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皮纖維剝取后,將其清洗干凈,之后堿浴漂白,并經過蒸汽蒸煮和烘干處理,得到干纖維,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干纖維混合成束,經捻線機捻制成線,得到植物纖維絲線;
S2、制備仿絲透氣線:將棉纖維中加入納米甲殼素和變性淀粉,攪拌后向棉纖維中加入蘆葦纖維、竹纖維、百合莖纖維和荷葉纖維,經過充分攪動混合后將其加熱,之后利用擠出機擠出纖維線,經過冷卻定型后得到仿絲透氣線;
S3、織造成布:將植物纖維絲線和仿絲透氣線經過紗架轉換成經紗,之后把經紗穿在織布機的筘上,用于織布機織造出所需的幅寬和經向密度,經過織布機織成坯布;
S4、壞布前處理:先經過燒毛、退漿、煮煉、漂白和絲光,制造成面料;
S5、染色:將面料染色得到染色面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采用的堿液的PH為12-13,堿液的溫度為40-4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在進行蒸汽蒸煮時,采用的蒸煮液為水、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酸的質量分數為2-5%,乙酸乙酯的質量分數為4-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制備仿絲透氣線時,向混合纖維內加入薰衣草精油,在加熱纖維時將纖維加熱至70-80℃并保溫30min,并加入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鹽混合,攪拌均勻后喂入雙螺桿擠出機,制成紡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燒毛時采用酒精噴槍燒去布面的絨毛,在退漿時將坯布加入至退漿液中,其中退漿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水100-120份、潤滑劑4-8份、柔軟劑3-9份、增稠劑2-5份、防腐劑4-7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漿液中的潤滑劑為聚乙烯蠟微粉,柔軟劑為硅油柔軟劑,增稠劑為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和甲基纖維素的混合物,防腐劑為苯甲酸和苯甲酸鈉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煮煉時采用的煮煉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氫氧化鉀20-30份、硅酸鈉24-35份、鰲合分散劑10-20份、水120-150份,在漂白時采用的漂白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亞硫酸鈉5-12份、偏磷酸鈉8-20份、三聚磷酸鈉5-10份、磷酸三鈉8-14份、硫酸鉀鋁5-12份、醋酸鈉20-25份、水300-400份,在絲光時,采用的絲光滲透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12份、脂肪醇醚3-9份、有機酸酐4-10份、冰醋酸5-10份、乙基三乙氧基硅烷5-10份、水200-260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在染色過程中,采用的燃料包括以下組分:有機溶劑、色料、ETPU、處理劑、二甲苯。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面料生產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采用植物纖維制成,具有較為舒適的優(yōu)點,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現有公開號為CN112609468B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輕量透氣透濕抗紫外線面料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將紗線進行整經,上漿,并軸,并用織機進行織造;在退漿機種注入純堿,精練劑,螯合劑進行處理,去除織物紗線里面的油劑;在酸性條件下把退漿后的布浸于抗紫外線溶液中染色,固色,洗凈,抗紫外線藥劑的用量3~8%owf;將染后的織物進行潑水整理,120℃~200℃金屬輥軋光整理;涂層膠為水性聚丙烯酸類或聚氨酯類,涂層膠中加入對紫外線有吸收功能的抗紫外線整理劑,紫外線藥劑的用量為涂層膠用量3%~12%;在定型溫度140℃~160℃,速度40~50m/min,進行熱定型整理。
上述專利中生產的面料具有抗紫外線的優(yōu)點,但是其依舊存在著一些缺點,如:其生產工藝復雜,且生產的面料的綜合性能差,不具有透氣輕薄的優(yōu)點。
發(fā)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皮纖維剝取后,將其清洗干凈,之后堿浴漂白,并經過蒸汽蒸煮和烘干處理,得到干纖維,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干纖維混合成束,經捻線機捻制成線,得到植物纖維絲線;
S2、制備仿絲透氣線:將棉纖維中加入納米甲殼素和變性淀粉,攪拌后向棉纖維中加入蘆葦纖維、竹纖維、百合莖纖維和荷葉纖維,經過充分攪動混合后將其加熱,之后利用擠出機擠出纖維線,經過冷卻定型后得到仿絲透氣線;
S3、織造成布:將植物纖維絲線和仿絲透氣線經過紗架轉換成經紗,之后把經紗穿在織布機的筘上,用于織布機織造出所需的幅寬和經向密度,經過織布機織成坯布;
S4、壞布前處理:先經過燒毛、退漿、煮煉、漂白和絲光,制造成面料;
S5、染色:將面料染色得到染色面料。
較佳的,所述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采用的堿液的PH為12-13,堿液的溫度為40-45℃。
較佳的,所述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在進行蒸汽蒸煮時,采用的蒸煮液為水、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酸的質量分數為2-5%,乙酸乙酯的質量分數為4-7%。
較佳的,所述S2中在制備仿絲透氣線時,向混合纖維內加入薰衣草精油,在加熱纖維時將纖維加熱至70-80℃并保溫30min,并加入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鹽混合,攪拌均勻后喂入雙螺桿擠出機,制成紡絲。
較佳的,所述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燒毛時采用酒精噴槍燒去布面的絨毛,在退漿時將坯布加入至退漿液中,其中退漿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水100-120份、潤滑劑4-8份、柔軟劑3-9份、增稠劑2-5份、防腐劑4-7份。
較佳的,所述退漿液中的潤滑劑為聚乙烯蠟微粉,柔軟劑為硅油柔軟劑,增稠劑為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和甲基纖維素的混合物,防腐劑為苯甲酸和苯甲酸鈉的混合物。
較佳的,所述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煮煉時采用的煮煉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氫氧化鉀20-30份、硅酸鈉24-35份、鰲合分散劑10-20份、水120-150份,在漂白時采用的漂白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亞硫酸鈉5-12份、偏磷酸鈉8-20份、三聚磷酸鈉5-10份、磷酸三鈉8-14份、硫酸鉀鋁5-12份、醋酸鈉20-25份、水300-400份,在絲光時,采用的絲光滲透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12份、脂肪醇醚3-9份、有機酸酐4-10份、冰醋酸5-10份、乙基三乙氧基硅烷5-10份、水200-260份。
較佳的,所述S5中在染色過程中,采用的燃料包括以下組分:有機溶劑、色料、ETPU、處理劑、二甲苯。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通過利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制備仿絲透氣線、織造成布、壞布前處理、染色等步驟,能夠生產出輕薄透氣的面料,生產制造的面料綜合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參考圖1,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皮纖維剝取后,將其清洗干凈,之后堿浴漂白,并經過蒸汽蒸煮和烘干處理,得到干纖維,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干纖維混合成束,經捻線機捻制成線,得到植物纖維絲線;
S2、制備仿絲透氣線:將棉纖維中加入納米甲殼素和變性淀粉,攪拌后向棉纖維中加入蘆葦纖維、竹纖維、百合莖纖維和荷葉纖維,經過充分攪動混合后將其加熱,之后利用擠出機擠出纖維線,經過冷卻定型后得到仿絲透氣線;
S3、織造成布:將植物纖維絲線和仿絲透氣線經過紗架轉換成經紗,之后把經紗穿在織布機的筘上,用于織布機織造出所需的幅寬和經向密度,經過織布機織成坯布;
S4、壞布前處理:先經過燒毛、退漿、煮煉、漂白和絲光,制造成面料;
S5、染色:將面料染色得到染色面料。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采用的堿液的PH為12,堿液的溫度為40℃。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在進行蒸汽蒸煮時,采用的蒸煮液為水、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酸的質量分數為2%,乙酸乙酯的質量分數為4%。
其中,S2中在制備仿絲透氣線時,向混合纖維內加入薰衣草精油,在加熱纖維時將纖維加熱至70℃并保溫30min,并加入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鹽混合,攪拌均勻后喂入雙螺桿擠出機,制成紡絲。
其中,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燒毛時采用酒精噴槍燒去布面的絨毛,在退漿時將坯布加入至退漿液中,其中退漿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水100份、潤滑劑4份、柔軟劑9份、增稠劑2份、防腐劑4份。
其中,退漿液中的潤滑劑為聚乙烯蠟微粉,柔軟劑為硅油柔軟劑,增稠劑為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和甲基纖維素的混合物,防腐劑為苯甲酸和苯甲酸鈉的混合物。
其中,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煮煉時采用的煮煉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氫氧化鉀20份、硅酸鈉24份、鰲合分散劑10份、水120份,在漂白時采用的漂白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亞硫酸鈉5份、偏磷酸鈉20份、三聚磷酸鈉10份、磷酸三鈉8份、硫酸鉀鋁5份、醋酸鈉25份、水300份,在絲光時,采用的絲光滲透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12份、脂肪醇醚3份、有機酸酐10份、冰醋酸5份、乙基三乙氧基硅烷5份、水200份。
其中,S5中在染色過程中,采用的燃料包括以下組分:有機溶劑、色料、ETPU、處理劑、二甲苯。
其中,本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通過利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制備仿絲透氣線、織造成布、壞布前處理、染色等步驟,能夠生產出輕薄透氣的面料,生產制造的面料綜合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實施例2
參考圖1,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皮纖維剝取后,將其清洗干凈,之后堿浴漂白,并經過蒸汽蒸煮和烘干處理,得到干纖維,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干纖維混合成束,經捻線機捻制成線,得到植物纖維絲線;
S2、制備仿絲透氣線:將棉纖維中加入納米甲殼素和變性淀粉,攪拌后向棉纖維中加入蘆葦纖維、竹纖維、百合莖纖維和荷葉纖維,經過充分攪動混合后將其加熱,之后利用擠出機擠出纖維線,經過冷卻定型后得到仿絲透氣線;
S3、織造成布:將植物纖維絲線和仿絲透氣線經過紗架轉換成經紗,之后把經紗穿在織布機的筘上,用于織布機織造出所需的幅寬和經向密度,經過織布機織成坯布;
S4、壞布前處理:先經過燒毛、退漿、煮煉、漂白和絲光,制造成面料;
S5、染色:將面料染色得到染色面料。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采用的堿液的PH為13,堿液的溫度為45℃。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在進行蒸汽蒸煮時,采用的蒸煮液為水、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酸的質量分數為5%,乙酸乙酯的質量分數為7%。
其中,S2中在制備仿絲透氣線時,向混合纖維內加入薰衣草精油,在加熱纖維時將纖維加熱至80℃并保溫30min,并加入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鹽混合,攪拌均勻后喂入雙螺桿擠出機,制成紡絲。
其中,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燒毛時采用酒精噴槍燒去布面的絨毛,在退漿時將坯布加入至退漿液中,其中退漿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水120份、潤滑劑8份、柔軟劑3份、增稠劑5份、防腐劑7份。
其中,退漿液中的潤滑劑為聚乙烯蠟微粉,柔軟劑為硅油柔軟劑,增稠劑為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和甲基纖維素的混合物,防腐劑為苯甲酸和苯甲酸鈉的混合物。
其中,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煮煉時采用的煮煉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氫氧化鉀30份、硅酸鈉29份、鰲合分散劑15份、水120份,在漂白時采用的漂白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亞硫酸鈉12份、偏磷酸鈉8份、三聚磷酸鈉5份、磷酸三鈉14份、硫酸鉀鋁5份、醋酸鈉20份、水300份,在絲光時,采用的絲光滲透劑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份、脂肪醇醚9份、有機酸酐4份、冰醋酸5份、乙基三乙氧基硅烷10份、水200份。
其中,S5中在染色過程中,采用的燃料包括以下組分:有機溶劑、色料、ETPU、處理劑、二甲苯。
其中,本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通過利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制備仿絲透氣線、織造成布、壞布前處理、染色等步驟,能夠生產出輕薄透氣的面料,生產制造的面料綜合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實施例3
參考圖1,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皮纖維剝取后,將其清洗干凈,之后堿浴漂白,并經過蒸汽蒸煮和烘干處理,得到干纖維,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干纖維混合成束,經捻線機捻制成線,得到植物纖維絲線;
S2、制備仿絲透氣線:將棉纖維中加入納米甲殼素和變性淀粉,攪拌后向棉纖維中加入蘆葦纖維、竹纖維、百合莖纖維和荷葉纖維,經過充分攪動混合后將其加熱,之后利用擠出機擠出纖維線,經過冷卻定型后得到仿絲透氣線;
S3、織造成布:將植物纖維絲線和仿絲透氣線經過紗架轉換成經紗,之后把經紗穿在織布機的筘上,用于織布機織造出所需的幅寬和經向密度,經過織布機織成坯布;
S4、壞布前處理:先經過燒毛、退漿、煮煉、漂白和絲光,制造成面料;
S5、染色:將面料染色得到染色面料。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采用的堿液的PH為13,堿液的溫度為43℃。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在進行蒸汽蒸煮時,采用的蒸煮液為水、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酸的質量分數為3%,乙酸乙酯的質量分數為5%。
其中,S2中在制備仿絲透氣線時,向混合纖維內加入薰衣草精油,在加熱纖維時將纖維加熱至75℃并保溫30min,并加入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鹽混合,攪拌均勻后喂入雙螺桿擠出機,制成紡絲。
其中,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燒毛時采用酒精噴槍燒去布面的絨毛,在退漿時將坯布加入至退漿液中,其中退漿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水110份、潤滑劑6份、柔軟劑7份、增稠劑3份、防腐劑4份。
其中,退漿液中的潤滑劑為聚乙烯蠟微粉,柔軟劑為硅油柔軟劑,增稠劑為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和甲基纖維素的混合物,防腐劑為苯甲酸和苯甲酸鈉的混合物。
其中,S5中在染色過程中,采用的燃料包括以下組分:有機溶劑、色料、ETPU、處理劑、二甲苯。
其中,本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通過利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制備仿絲透氣線、織造成布、壞布前處理、染色等步驟,能夠生產出輕薄透氣的面料,生產制造的面料綜合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實施例4
參考圖1,一種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皮纖維剝取后,將其清洗干凈,之后堿浴漂白,并經過蒸汽蒸煮和烘干處理,得到干纖維,將苧麻、羅布麻和紅麻的干纖維混合成束,經捻線機捻制成線,得到植物纖維絲線;
S2、制備仿絲透氣線:將棉纖維中加入納米甲殼素和變性淀粉,攪拌后向棉纖維中加入蘆葦纖維、竹纖維、百合莖纖維和荷葉纖維,經過充分攪動混合后將其加熱,之后利用擠出機擠出纖維線,經過冷卻定型后得到仿絲透氣線;
S3、織造成布:將植物纖維絲線和仿絲透氣線經過紗架轉換成經紗,之后把經紗穿在織布機的筘上,用于織布機織造出所需的幅寬和經向密度,經過織布機織成坯布;
S4、壞布前處理:先經過燒毛、退漿、煮煉、漂白和絲光,制造成面料;
S5、染色:將面料染色得到染色面料。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采用的堿液的PH為12,堿液的溫度為42℃。
其中,S1中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時,在進行蒸汽蒸煮時,采用的蒸煮液為水、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酸的質量分數為5%,乙酸乙酯的質量分數為4%。
其中,S2中在制備仿絲透氣線時,向混合纖維內加入薰衣草精油,在加熱纖維時將纖維加熱至76℃并保溫30min,并加入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鹽混合,攪拌均勻后喂入雙螺桿擠出機,制成紡絲。
其中,S4在壞布前處理中,在燒毛時采用酒精噴槍燒去布面的絨毛,在退漿時將坯布加入至退漿液中,其中退漿液包括以下質量計組分:水115份、潤滑劑7份、柔軟劑5份、增稠劑3份、防腐劑6份。
其中,退漿液中的潤滑劑為聚乙烯蠟微粉,柔軟劑為硅油柔軟劑,增稠劑為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和甲基纖維素的混合物,防腐劑為苯甲酸和苯甲酸鈉的混合物。
其中,S5中在染色過程中,采用的燃料包括以下組分:有機溶劑、色料、ETPU、處理劑、二甲苯。
其中,本植物纖維絨輕薄透氣功能面料制備工藝具有制備工藝簡單的優(yōu)點,通過利用制備植物纖維絲線、制備仿絲透氣線、織造成布、壞布前處理、染色等步驟,能夠生產出輕薄透氣的面料,生產制造的面料綜合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俞建輝,王磊,申請?zhí)枺?/font>202211512179.X,申請日:2022.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