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涉及紗線染色技術領域,所述染色方法,所述染色方法配套使用有筒子紗染色機,染色機具有副缸及主缸,該染色方法包括紗線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均采用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即按設定的浴比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設定溫度后,傳輸至染色機主缸;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均采用帶壓排水方式,即染色機主缸執(zhí)行排水功能時,待染色機主缸液位顯示為零,增設壓力擠水工序。本發(fā)明提供的染色方法有效降低了染色過程中水溶性聚酯纖維損失率,確保染色結束紗線狀態(tài)良好,染色紗線色牢度理想,且染色時間短,能耗低,具有顯著的提質(zhì)增效與節(jié)能降耗的優(yōu)勢。
技術要點
1.一種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所述染色方法配套使用有筒子紗染色機,所述染色機具有副缸、化料缸及主缸,所述染色方法包括紗線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均采用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進行進水,采用帶壓排水方式進行排水;
所述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按設定的浴比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設定溫度后,傳輸至染色機主缸;
所述帶壓排水方式:染色機主缸執(zhí)行排水功能時,待染色機主缸液位顯示為零,增設壓力擠水工序。
2.根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采用低溫前處理方法;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加入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采用鹽、堿一步法染色方法。
3.根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101、裝紗:將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松式絡筒后按數(shù)量均勻裝入染色機主缸中;
S102、前處理:按浴比10:1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將低溫前處理助劑按照1.5g/L投入量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前處理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前處理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103、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4.根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201、染料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5-60℃,將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按照1g/L投入量加入染色機副缸,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主缸回流水至化料缸,染料加入化料缸中并在化料缸中攪拌充分后傳入染色機主缸,染料傳輸結束,保持染色機主缸55-60℃恒溫運轉(zhuǎn)20min;
S202、鹽、堿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5-60℃,將氯化鈉按照20-60g/L投入量,純堿按照10-20g/L投入量依次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鹽堿混合液,將鹽堿混合液緩慢均勻加注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主缸55-60℃恒溫運轉(zhuǎn)40-60min,保溫結束帶壓排水。
5.根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301、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2、中和: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5-50℃,投入冰醋酸1g/L形成酸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酸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5-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3、皂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85℃,投入皂洗劑2g/L形成皂洗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皂洗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染色機主缸保持80-85℃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4、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5、固色: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0-45℃,投入固色劑1g/L,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固色劑溶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0-45℃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6、出缸、脫水、烘干:步驟S305結束后,紗線從染色機主缸取出,經(jīng)脫水機脫水后,進烘房烘干,烘干溫度80℃,烘干時間60分鐘。
6.根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機主缸與染色機副缸聯(lián)通,所述染色機副缸具有攪拌與加熱功能。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中,苧麻組分占比60-70%,水溶性聚酯纖維占比30-40%。
8.根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聚酯纖維溶解溫度為100℃。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溫前處理助劑為表面活性劑與酶的復配物。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調(diào)理劑為高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季銨鹽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復配型表面活性劑體系。
背景技術
天然麻類紡織品具有吸濕、透氣、抗菌防臭、穿著涼爽、不粘身等其它天然紡織纖維無法比擬的性能特點,尤其是高支細薄的麻質(zhì)面料更是具有柔軟細膩、滑爽舒適的優(yōu)良特性,深受消費者喜愛。
苧麻纖維具有外皮平直、硬挺、卷曲度低、結晶度高、剛性大、抱合力小、纖維支數(shù)較低等特點,純紡難以紡制高支紗線,通過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結合后整理減量加工方法去除水溶性聚酯纖維后得到高支苧麻面料的方式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目前,苧麻纖維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面料開發(fā)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兩種:第一種為苧麻纖維染色后再與水溶性聚酯纖維進行共混、紡紗、織造;第二種為苧麻纖維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制成面料后再進行坯布染色。其中,采用第一種加工方式加工工序多,生產(chǎn)周期長,不能完全滿足生產(chǎn)工廠應對當今消費市場的快節(jié)奏變化需求;采用第二種加工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只能得到染色的面料,不能生產(chǎn)色織產(chǎn)品,高支純苧麻色織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受限,產(chǎn)品的多樣性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另外,現(xiàn)有技術中水溶性聚酯纖維制品的染色研究多以水溶性聚酯纖維與其他纖維共混制成織物后染色為主,而關于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的研究報道較少。一方面,由于水溶性聚酯纖維遇水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即可溶解,現(xiàn)有棉麻類染色技術均存在工藝時間長、水洗次數(shù)多等問題,易造成染色過程中水溶性聚酯纖維損失明顯,染色后紗線條干指標下降等問題,對最終染色制品質(zhì)量造成不利影響;另外,受限于共混纖維本身染色性能,例如苧麻纖維,由于纖維本身結構致密,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成紗線后染色難度更高,染品色澤準確性難以控制,因此極大的限制了高支純苧麻色織面料的生產(chǎn)開發(fā)。
發(fā)明內(nèi)容
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的染色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所述染色方法配套使用有筒子紗染色機,所述染色機具有副缸、化料缸及主缸,所述染色方法包括紗線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所述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均采用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進行進水,采用帶壓排水方式進行排水;
所述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按設定的浴比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設定溫度后,傳輸至染色機主缸;
所述帶壓排水方式:染色機主缸執(zhí)行排水功能時,待染色機主缸液位顯示為零,增設壓力擠水工序。
進一步地,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采用低溫前處理方法;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加入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采用鹽、堿一步法染色方法。
進一步地,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101、裝紗:將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按數(shù)量均勻裝入染色機主缸中;
S102、前處理:按浴比10:1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將低溫前處理助劑按照1.5g/L投入量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前處理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前處理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103、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進一步地,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201、染料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5-60℃,將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按照1g/L投入量加入染色機副缸,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主缸回流水至化料缸,染料加入化料缸中并在化料缸攪拌充分后傳入染色機主缸,染料傳輸結束,保持染色機主缸55-60℃恒溫運轉(zhuǎn)20min;
S202、鹽、堿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5-60℃,將氯化鈉按照20-60g/L投入量,純堿按照10-20g/L投入量依次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鹽堿混合液,將鹽堿混合液緩慢均勻加注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主缸55-60℃恒溫運轉(zhuǎn)40-60min,保溫結束帶壓排水。
進一步地,所述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301、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2、中和: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5-50℃,投入冰醋酸1g/L形成酸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酸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5-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3、皂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85℃,投入皂洗劑2g/L形成皂洗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皂洗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染色機主缸保持80-85℃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4、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5、固色: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0-45℃,投入固色劑1g/L,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固色劑溶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0-45℃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6、出缸、脫水、烘干:步驟S305結束后,紗線從染色機主缸取出,經(jīng)脫水機脫水后,進烘房烘干,烘干溫度80℃,烘干時間60分鐘。
進一步地,所述染色機主缸與染色機副缸聯(lián)通,所述染色機副缸具有攪拌與加熱功能。
進一步地,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中,苧麻組分占比60-70%,水溶性聚酯纖維占比30-40%。
更進一步地,所述水溶性聚酯纖維溶解溫度為100℃。
更進一步地,所述低溫前處理助劑為表面活性劑與酶的復配物。
進一步地,所述纖維調(diào)理劑為高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季銨鹽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復配型表面活性劑體系。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染色方法對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進行染色加工,有效降低了染色過程中水溶性聚酯纖維損失率,確保染色結束紗線狀態(tài)良好,染色紗線色牢度理想,且染色時間短,能耗低,具有顯著的提質(zhì)增效與節(jié)能降耗的優(yōu)勢,為高支純苧麻色織面料的生產(chǎn)開發(fā)提供了技術指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染色方法,該染色方法所述染色方法配套使用有筒子紗染色機,所述染色機具有副缸及主缸,所述染色方法包括紗線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
由于水溶性聚酯纖維遇水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即可溶解,染色過程主要在介質(zhì)水中進行,長時間濕熱加工過程容易造成水溶性纖維損耗嚴重的問題,因此本發(fā)明染色方法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均采用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進行進水,所述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具體為:按設定的浴比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設定溫度后,傳輸至染色機主缸,這樣減少了直接在主缸中進水再升溫的過程,縮短了水與紗線的接觸時間,有利于減小水溶性聚酯纖維損耗,同時也提升了加工效率,此外,采用恒溫等浴比進水方式能有效避免加工過程中因反復冷熱交替造成紗線中纖維受驟冷驟熱影響出現(xiàn)收縮不勻?qū)е录喚€條干均勻度下降的問題。
所述前處理、染色及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均采用帶壓排水方式進行排水,所述帶壓排水方式具體為:染色機主缸執(zhí)行排水功能時,待染色機主缸液位顯示為零,增設壓力擠水工序,這樣每次帶壓排水能減少紗線上的帶液率,有利于提高清洗效率,同時減少水洗次數(shù),縮短水溶性聚酯纖維與水的接觸時間,降低了纖維損耗。
進一步,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采用低溫前處理方法,前處理溫度遠低于水溶性聚酯纖維的溶解溫度,不會造成水溶性聚酯纖維染色過程中大量溶解的問題。
優(yōu)選地,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加入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采用鹽、堿一步法染色方法,其中,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有利于上染過程中染料向紗線內(nèi)部擴散并均勻吸附上染;采用鹽、堿一步法加料方式,鹽堿充分稀釋緩慢加入,有利于染色勻染性的控制,與此同時,鹽堿一步法加注料方式能進一步縮短工藝時間;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101、裝紗:將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按數(shù)量均勻裝入染色機主缸中;
S102、前處理:按浴比10:1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將低溫前處理助劑按照1.5g/L投入量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前處理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前處理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103、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進一步,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201、染料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5-60℃,將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按照1g/L投入量加入染色機副缸,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主缸回流水至化料缸,染料加入化料缸中并在化料缸中攪拌充分后傳入染色機主缸,染料傳輸結束,保持染色機主缸55-60℃恒溫運轉(zhuǎn)20min;
S202、鹽、堿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5-60℃,將氯化鈉按照20-60g/L投入量,純堿按照10-20g/L投入量依次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鹽堿混合液,將鹽堿混合液緩慢均勻加注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主缸55-60℃恒溫運轉(zhuǎn)40-60min,保溫結束帶壓排水。
進一步,所述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S301、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排放水;
S302、中和: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5-50℃,投入冰醋酸1g/L形成酸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酸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5-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3、皂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85℃,投入皂洗劑2g/L形成皂洗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皂洗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染色機主缸保持80-85℃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4、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6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6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5、固色: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0-45℃,投入固色劑1g/L,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固色劑溶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0-45℃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S306、出缸、脫水、烘干:步驟S305結束后,紗線從染色機主缸取出,經(jīng)脫水機脫水后,進烘房烘干,烘干溫度80℃,烘干時間60分鐘。
進一步,所述染色機主缸與染色機副缸聯(lián)通,所述染色機副缸具有攪拌與加熱功能。
可選地,所述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中,苧麻組分占比60-70%,水溶性聚酯纖維占比30-40%。
進一步,所述水溶性聚酯纖維溶解溫度為100℃。
進一步,所述低溫前處理助劑為表面活性劑與酶的復配物,其對苧麻纖維上的雜質(zhì)去除充分,有利于改善處理后紗線的潤濕性性能,為提高染色過程中染料的吸附上染性能奠定基礎。
進一步,所述纖維調(diào)理劑為高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季銨鹽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復配型表面活性劑體系,此助劑體系為混合膠束體系,且?guī)в腥蹶栯x子性能,能在纖維表面均勻吸附,能有效降低紗線中纖維之間的內(nèi)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紗線的溶脹,有利于上染過程中染料向紗線內(nèi)部擴散并均勻吸附上染。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下面通過以下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采用本發(fā)明所述染色方法對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進行染色加工,其中苧麻組分占比70%,水溶性聚酯纖維占比30%,染料為棉用活性染料,染料處方及用量為棉用活性黃0.5%(owf)。具體如下:
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101、裝紗:將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按數(shù)量均勻裝入染色機中;
步驟S102、前處理:按浴比10:1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將低溫前處理助劑1.5g/L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前處理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前處理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103、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201、染料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60℃,將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1g/L加入染色機副缸,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主缸回流水至化料缸,染料加入化料缸中并在化料缸中攪拌充分后傳入染色機主缸,染料傳輸結束,保持染色機主缸60℃恒溫運轉(zhuǎn)20min;
步驟S202、鹽、堿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60℃,將氯化鈉20g/L,純堿10g/L依次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鹽堿混合液,將鹽堿混合液緩慢均勻加注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60℃恒溫運轉(zhuǎn)40min,保溫結束帶壓排水;
所述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301、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排放水;
步驟S302、中和: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投入冰醋酸1g/L形成酸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酸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3、皂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投入皂洗劑2g/L形成皂洗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皂洗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4、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5、固色: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5℃,投入固色劑1g/L,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固色劑溶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5℃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6、出缸、脫水、烘干:步驟S305結束后,紗線從染色機主缸取出,經(jīng)脫水機脫水后,進烘房烘干,烘干溫度80℃,烘干時間60分鐘。
實施例2
采用本發(fā)明所述染色方法對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進行染色加工,其中苧麻組分占比60%,水溶性聚酯纖維占比40%,染料為棉用活性染料,染料處方及用量為棉用活性紅1.5%(owf),棉用活性藍2.2%(owf)。具體如下:
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101、裝紗:將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按數(shù)量均勻裝入染色機中;
步驟S102、前處理:按浴比10:1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將低溫前處理助劑1.5g/L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前處理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前處理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103、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201、染料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60℃,將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1g/L加入染色機副缸,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主缸回流水至化料缸,染料加入化料缸中并在化料缸中攪拌充分后傳入染色機主缸,染料傳輸結束,保持染色機主缸60℃恒溫運轉(zhuǎn)20min;
步驟S202、鹽、堿傳輸:按浴比5: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60℃,將氯化鈉60g/L,純堿20g/L依次加入染色機副缸形成鹽堿混合液,將鹽堿混合液緩慢均勻加注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60℃恒溫運轉(zhuǎn)60min,保溫結束帶壓排水;
所述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301、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2、中和: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投入冰醋酸1g/L形成酸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酸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3、皂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80℃,投入皂洗劑2g/L形成皂洗液,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皂洗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4、水洗: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50℃,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水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5、固色:按浴比10:1提前在染色機副缸進水,并升溫至45℃,投入固色劑1g/L,然后將染色機副缸中的固色劑溶液傳輸進入染色機主缸,保持45℃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帶壓排水;
步驟S306、出缸、脫水、烘干:步驟305結束后,紗線從染色機主缸取出,經(jīng)脫水機脫水后,進烘房烘干,烘干溫度80℃,烘干時間60分鐘。
對照例1
采用本發(fā)明所述染色方法對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進行染色加工,其中苧麻組分占比60%,水溶性聚酯纖維占比40%,染料為棉用活性染料,染料處方及用量為棉用活性紅1.5%(owf),棉用活性藍2.2%(owf)。具體如下:
所述前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101、裝紗:將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線按數(shù)量均勻裝入染色機中;
步驟S102、前處理: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直接進水,并升溫至80℃,將低溫前處理助劑1.5g/L加入染色機主缸形成前處理液,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103、水洗: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直接進水,并升溫至50℃,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所述染色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201、染料傳輸: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直接進水,并升溫至60℃,將纖維親疏調(diào)節(jié)劑1g/L通過化料缸加入染色機主缸,主缸回流水至化料缸,染料加入化料缸中并在染料化料缸攪拌充分后傳入染色機主缸,染料傳輸結束,保持染色機主缸60℃恒溫運轉(zhuǎn)20min;
步驟S202、鹽、堿傳輸:采用染色機主缸回流染液進入化料缸稀釋鹽、堿,按照投入量將氯化鈉60g/L,純堿20g/L在化料缸中攪拌均勻并緩慢加入染色機主缸,保持60℃恒溫運轉(zhuǎn)40min,保溫結束正常排水;
所述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具體執(zhí)行如下步驟:
步驟S301、水洗: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直接進水,并升溫至50℃,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302、中和: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直接進水,并升溫至50℃,投入冰醋酸1g/L形成酸液,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303、皂洗: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直接進水,并升溫至80℃,投入皂洗劑2g/L形成皂洗液,保持8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304、水洗: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進水,并升溫至50℃,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305、水洗: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進水,并升溫至50℃,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306、水洗: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進水,并升溫至50℃,保持50℃恒溫運轉(zhuǎn)1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307、固色:按浴比10:1在染色機主缸直接進水,并升溫至45℃,投入固色劑1g/L,形成固色劑溶液,保持45℃恒溫運轉(zhuǎn)20min,處理結束正常排水;
步驟S308、出缸、脫水、烘干:步驟S307結束后,紗線從染色機主缸取出,脫水機脫水后,進烘房烘干,烘干溫度80℃,烘干時間60分鐘。
對本發(fā)明實施例1~3、染色后紗線的各項性能進行測試,結果參見表1所示:
表1 染色后紗線的各項性能
由表1可以看出,實施例1和2相比對照例1,其染色時間減少,生產(chǎn)周期縮短,滿足生產(chǎn)工廠應對當今消費市場的快節(jié)奏變化;此外,實施例1和2相比對照例1,其紗線重量損失率小、條干均勻度好、毛羽少、染色后單紗強力、斷裂強力CV、粗細節(jié)等都較好,利于后續(xù)的織造生產(chǎn),干摩擦色牢度和濕摩擦色牢度無明顯差異,說明本發(fā)明提供的染色方法對苧麻與水溶性聚酯纖維進行染色加工,有效降低了染色過程中水溶性聚酯纖維損失率,確保染色結束紗線狀態(tài)良好,染色紗線色牢度理想,且染色時間短,能耗低,具有顯著的提質(zhì)增效與節(jié)能降耗的優(yōu)勢,為高支純苧麻色織面料的生產(chǎn)開發(fā)提供了技術指導。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技術人員閱讀本申請說明書后依然可以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但這些修改或變更均未脫離本發(fā)明申請待批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nèi)。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易春芳,吳新國,王建斌,匡穎,陳德明,申請?zhí)?/font>202210749462.8,申請日2022.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