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包括送料裝置、用于夾持苧麻的夾持喂麻裝置、用于剝制夾持喂麻裝置上一側苧麻的第一剝麻裝置和用于剝制夾持喂麻裝置上另一側苧麻的第二剝麻裝置,夾持喂麻裝置包括可夾持苧麻在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運動的夾持對輥,夾持對輥包括夾持間隙可調的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送料裝置的輸出端與夾持間隙的輸入端連接。本發(fā)明的苧麻通過送料裝置送入的夾持喂麻裝置后,通過夾持喂麻裝置的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的有序動作即可實現苧麻的自動夾持和自動剝制;從而便消除人力喂麻和抽出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了剝麻效率和剝麻質量。
技術要點
1.一種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裝置(1)、用于夾持苧麻的夾持喂麻裝置(2)、用于剝制所述夾持喂麻裝置(2)上一側苧麻的第一剝麻裝置(3)和用于剝制所述夾持喂麻裝置(2)上另一側苧麻的第二剝麻裝置(4),所述夾持喂麻裝置(2)包括夾持對輥(21),所述夾持對輥(21)包括夾持間隙(22)可調且能通過旋轉驅動夾持的苧麻在所述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之間運動的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所述送料裝置(1)的輸出端與所述夾持間隙(22)的輸入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喂麻裝置(2)還包括夾持喂麻架(23)和安裝在所述夾持喂麻架(23)上的上輥架(24)、上輥旋轉件(25)、下輥架(26)、下輥旋轉件(27)以及豎向伸縮驅動件(29),所述上輥旋轉件(25)安裝在所述上輥架(24)一端且與所述夾持上輥(211)傳動,所述下輥旋轉件(27)安裝在所述下輥架(26)一端且與所述夾持下輥(212)傳動,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29)的伸縮端與所述上輥架(24)固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喂麻裝置(2)還包括橫向伸縮驅動件(28),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29)的固定端安裝在所述橫向伸縮驅動件(28)的伸縮端上,所述上輥架(24)和下輥架(26)豎向滑接,所述下輥架(26)與所述夾持喂麻架(23)橫向滑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輥架(26)上安裝有豎向導桿(262),所述上輥架(24)與所述豎向導桿(262)豎向滑接,所述夾持喂麻架(23)上安裝有橫向導桿(231),所述橫向導桿(231)與所述下輥架(26)橫向滑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29)包括電動缸,所述電動缸的缸體固定安裝在所述橫向伸縮驅動件(28)的伸縮端上,所述電動缸的伸縮桿與所述上輥架(24)固接,所述上輥架(24)上固接有與所述電動缸的伸縮桿滑接的滑桿(242)。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伸縮驅動件(28)包括橫向電機(281)、絲桿(282)、導向桿(283)和橫向安裝板(284),所述橫向電機(281)與所述絲桿(282)傳動連接,所述橫向安裝板(284)的一端與所述絲桿(282)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導向桿(283)滑接,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29)安裝在所述橫向安裝板(284)的下側。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輥架(24)位于所述夾持間隙(22)的輸入端設置有上導料板(241),所述下輥架(26)位于所述夾持間隙(22)的輸入端設置有下導料板(261),所述上導料板(241)和下導料板(261)形成有朝向送料裝置(1)輸出端的開口。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剝麻裝置(4)位于所述第一剝麻裝置(3)的下側,所述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之間傾斜設置有輔助輸送帶組件(5),所述輔助輸送帶組件(5)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的輸入端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剝麻裝置(3)包括豎向配合的第一剝麻上輥(31)和第一剝麻下輥(32),所述第二剝麻裝置(4)包括傾斜配合的第二剝麻上輥(41)和第二剝麻下輥(42),所述第二剝麻上輥(41)遠離所述輔助輸送帶組件(5)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剝麻上輥(31)、第一剝麻下輥(32)、第二剝麻上輥(41)和第二剝麻下輥(42)均包括轉軸(311)、端板(312)和L形剝麻板(313),所述端板(312)安裝在所述轉軸(311)兩側,所述L形剝麻板(313)的兩端與所述端板(312)可拆式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裝置(1)包括豎向方向與所述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的軸線平行以使苧麻垂向進入所述夾持間隙(22)的送料皮帶組件(11),所述送料皮帶組件(11)和夾持對輥(21)之間設置有用于托起苧麻的承接平臺(6)。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皮帶組件(11)的送料皮帶(111)上設置有用于推動苧麻前進的推板(112),所述推板(112)垂向固接在所述送料皮帶(111)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皮帶(111)的上方設置有上下位置可調的上壓板(12),所述推板(112)的沿著送料皮帶(111)輸送方向的前端向上傾斜設置。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皮帶(111)的遠離所述夾持對輥(21)的一側設置有用于保證苧麻的基部對齊的側擋板(13)。
15.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喂麻裝置(2)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所述苧麻進入所述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之間的檢測探頭(8)。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苧麻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
背景技術
苧麻是我國特產素有“中國草”之稱,其目前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苧麻纖維具有柔性好,纖維強力大,面料挺括光澤好,吸濕散濕快等特點,是典型的天然植物纖維原料,其紡織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目前生產中使用最普遍的人力反拉式剝麻機,需人力將麻稈喂入和抽出,存在易傷手等安全隱患,而其他形式的剝麻機同樣存在剝麻效果不佳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包括送料裝置、用于夾持苧麻的夾持喂麻裝置、用于剝制所述夾持喂麻裝置上一側苧麻的第一剝麻裝置和用于剝制所述夾持喂麻裝置上另一側苧麻的第二剝麻裝置,所述夾持喂麻裝置包括夾持對輥,所述夾持對輥包括夾持間隙可調且能通過旋轉驅動夾持的苧麻在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運動的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所述送料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夾持間隙的輸入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喂麻裝置還包括夾持喂麻架和安裝在所述夾持喂麻架上的上輥架、上輥旋轉件、下輥架、下輥旋轉件、以及豎向伸縮驅動件,所述上輥旋轉件安裝在所述上輥架一端且與所述夾持上輥傳動,所述下輥旋轉件安裝在所述下輥架一端且與所述夾持下輥傳動,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的伸縮端與所述上輥架固接。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喂麻裝置還包括橫向伸縮驅動件,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的固定端安裝在所述橫向伸縮驅動件的伸縮端上,所述上輥架和下輥架豎向滑接,所述下輥架與所述夾持喂麻架橫向滑接。
進一步的,所述下輥架上安裝有豎向導桿,所述上輥架與所述豎向導桿豎向滑接,所述夾持喂麻架上安裝有橫向導桿,所述橫向導桿與所述下輥架橫向滑接。
進一步的,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包括電動缸,所述電動缸的缸體固定安裝在所述橫向伸縮驅動件的伸縮端上,所述電動缸的伸縮桿與所述上輥架固接,所述上輥架上固接有與所述電動缸的伸縮桿滑接的滑桿。
進一步的,所述橫向伸縮驅動件包括橫向電機、絲桿、導向桿和橫向安裝板,所述橫向電機與所述絲桿傳動連接,所述橫向安裝板的一端與所述絲桿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導向桿滑接,所述豎向伸縮驅動件安裝在所述橫向安裝板的下側。
進一步的,所述上輥架位于所述夾持間隙的輸入端設置有上導料板,所述下輥架位于所述夾持間隙的輸入端設置有下導料板,所述上導料板和下導料板形成有朝向送料裝置輸出端的開口。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剝麻裝置位于所述第一剝麻裝置的下側,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傾斜設置有輔助輸送帶組件,所述輔助輸送帶組件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的輸入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剝麻裝置包括豎向配合的第一剝麻上輥和第一剝麻下輥,所述第二剝麻裝置包括傾斜配合的第二剝麻上輥和第二剝麻下輥,所述第二剝麻上輥遠離所述輔助輸送帶組件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剝麻上輥、第一剝麻下輥、第二剝麻上輥和第二剝麻下輥均包括轉軸、端板和L形剝麻板,所述端板安裝在所述轉軸兩側,所述L形剝麻板的兩端與所述端板可拆式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送料裝置包括豎向方向與所述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的軸線平行以使苧麻垂向進入所述夾持間隙的送料皮帶組件,所述送料皮帶組件和夾持對輥之間設置有用于托起苧麻的承接平臺。
進一步的,所述送料皮帶組件的送料皮帶上設置有用于推動苧麻前進的推板,所述推板垂向固接在所述送料皮帶上。
進一步的,所述送料皮帶的上方設置有上下位置可調的上壓板,所述推板的沿著送料皮帶輸送方向的前端向上傾斜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送料皮帶的遠離所述夾持對輥的一側設置有用于保證苧麻的基部對齊的側擋板。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喂麻裝置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所述苧麻進入所述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之間的檢測探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本發(fā)明通過送料裝置將苧麻送入的夾持喂麻裝置后,通過夾持喂麻裝置的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即可實現苧麻的自動夾持。同時,通過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旋轉驅動夾持的苧麻在第一剝麻裝置和第二剝麻裝置之間運動,從而,夾持上輥和夾持下輥的相對轉動使苧麻夾持點從莖稈位置變?yōu)橐褎兝w維位置,完成夾持點附近的剝制盲區(qū)的麻桿部分的剝制加工,從而可以實現苧麻兩端的自動剝制;進而便消除人力喂麻和抽出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了剝麻效率和剝麻質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一公開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的第一軸測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一公開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的主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一公開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的第二軸測示意圖(隱藏承接平臺);
圖4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一公開的夾持對輥的軸測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一公開的第二剝麻裝置的軸測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二公開的第二剝麻裝置的軸測示意圖。
圖例說明:
1、送料裝置;11、送料皮帶組件;111、送料皮帶;112、推板;12、上壓板;13、側擋板;
2、夾持喂麻裝置;21、夾持對輥;211、夾持上輥;212、夾持下輥;213、波紋齒;22、夾持間隙;23、夾持喂麻架;231、橫向導桿;24、上輥架;241、上導料板;242、滑桿;243、豎向導向套;25、上輥旋轉件;26、下輥架;261、下導料板;262、豎向導桿;263、橫向導向套;27、下輥旋轉件;28、橫向伸縮驅動件;281、橫向電機;282、絲桿;283、導向桿;284、橫向安裝板;29、豎向伸縮驅動件;
3、第一剝麻裝置;31、第一剝麻上輥;311、轉軸;312、端板;313、L形剝麻板;32、第一剝麻下輥;33、第一電機;34、第一齒輪組;
4、第二剝麻裝置;41、第二剝麻上輥;42、第二剝麻下輥;43、第二電機;44、第二齒輪組;
5、輔助輸送帶組件;
6、承接平臺;
7、底架;
8、檢測探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實施例1
如圖15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包括送料裝置1、用于夾持苧麻的夾持喂麻裝置2、用于剝制夾持喂麻裝置2上一側苧麻的第一剝麻裝置3和用于剝制夾持喂麻裝置2上另一側苧麻的第二剝麻裝置4,剝麻機的底部設置有框架式的底架7,夾持喂麻裝置2包括夾持對輥21,夾持對輥21包括夾持間隙22可調且能通過旋轉驅動夾持的苧麻在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之間運動的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外壁均布波紋齒213,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為相互嚙合的波紋輥,即波紋輥的周向局部有光滑的波紋齒213,從而在夾持苧麻時,只會對苧麻進行碾壓而不會切斷主麻纖維。送料裝置1的輸出端與夾持間隙22的輸入端連接。從而,苧麻通過送料裝置1送入的夾持喂麻裝置2后,通過夾持喂麻裝置2的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即可實現苧麻的自動夾持。同時,通過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旋轉驅動夾持的苧麻在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之間運動,夾持上輥211、夾持下輥212的相對轉動使苧麻夾持點從莖稈位置變?yōu)橐褎兝w維位置,完成夾持點附近的剝制盲區(qū)的麻桿部分的剝制加工,從而可以實現苧麻兩端的自動剝制;進而便消除人力喂麻和抽出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了剝麻效率和剝麻質量。
在本實施例中,夾持喂麻裝置2還包括夾持喂麻架23和安裝在夾持喂麻架23上的上輥架24、上輥旋轉件25、下輥架26、下輥旋轉件27、橫向伸縮驅動件28以及豎向伸縮驅動件29,其中,下輥架26固定安裝在夾持喂麻架23上,上輥架24懸掛設置,橫向伸縮驅動件28和豎向伸縮驅動件29均采用電機,上輥旋轉件25安裝在上輥架24一端且與夾持上輥211同軸傳動,下輥旋轉件27安裝在下輥架26一端且與夾持下輥212同軸傳動,豎向伸縮驅動件29的伸縮端與上輥架24固接,固定端安裝在橫向伸縮驅動件28的伸縮端上,從而通過橫向伸縮驅動件28可以實現上輥架24的往復運動,通過豎向伸縮驅動件29可以調節(jié)夾持間隙22的距離,實現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的打開,便于苧麻的進料和夾緊。具體的,豎向伸縮驅動件29包括電動缸,電動缸的缸體固定安裝在橫向伸縮驅動件28的伸縮端上,電動缸的伸縮桿與上輥架24固接,上輥架24上固接有與電動缸的伸縮桿滑接的滑桿242。而橫向伸縮驅動件28包括橫向電機281、絲桿282、導向桿283和橫向安裝板284,絲桿282的兩端與夾持喂麻架23的兩端樞接,導向桿283的兩端與夾持喂麻架23固接,橫向電機281與絲桿282傳動連接,橫向安裝板284的一端與絲桿282螺紋連接,通過絲桿282將螺旋運動轉化為橫向安裝板284的直線運動,另一端與導向桿283滑接,豎向伸縮驅動件29安裝在橫向安裝板284的下側。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苧麻的順利進入夾持間隙22,上輥架24位于夾持間隙22的輸入端設置有上導料板241,下輥架26位于夾持間隙22的輸入端設置有下導料板261,上導料板241和下導料板261形成有朝向送料裝置1輸出端的八字形開口。同時,夾持喂麻裝置2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苧麻是否進入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之間的檢測探頭8,只有當檢測到苧麻進入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之間后,送料裝置1停止輸送麻桿,而豎向伸縮驅動件29驅動豎向伸縮驅動件29下移并夾緊麻桿。
在本實施例中,當苧麻的一端通過第一剝麻裝置3剝制后,隨后夾持對輥21快速反轉,使夾持點從未剝的麻桿改變至已剝的纖維部分,另一端會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為了托起下落部分并引導至第二剝麻裝置4,第二剝麻裝置4位于第一剝麻裝置3的下側,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之間傾斜設置有輔助輸送帶組件5,輔助輸送帶組件5的兩端與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的輸入端連接。具體的,第一剝麻裝置3包括豎向配合的第一剝麻上輥31和第一剝麻下輥32,第二剝麻裝置4包括傾斜配合的第二剝麻上輥41和第二剝麻下輥42,第二剝麻上輥41遠離輔助輸送帶組件5設置,從而,第二剝麻上輥41和第二剝麻下輥42傾斜排列,使麻桿在完成梢部剝制后,夾持對輥21反轉能實現基部麻桿落在第二剝麻裝置4的第二剝麻下輥42上,減少絲桿機構運行空行程,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剝麻上輥31、第一剝麻下輥32、第二剝麻上輥41和第二剝麻下輥42均包括轉軸311、端板312和L形剝麻板313,端板312安裝在轉軸311兩側,L形剝麻板313的兩端與端板312可拆式連接,L形剝麻板313的可以直接采用角鋼,支撐強度高,通過螺栓可拆式連接便于后期更換調整。第一齒輪組34的兩個嚙合的齒輪分別與第一剝麻上輥31和第一剝麻下輥32固接,且通過皮帶與第一電機33傳動。第二齒輪組44的兩個嚙合的齒輪分別與第二剝麻上輥41和第二剝麻下輥42固接,且通過皮帶與第二電機43傳動.
在本實施例中,送料裝置1包括豎向方向與夾持上輥211和夾持下輥212的軸線平行以使苧麻垂向進入夾持間隙22的送料皮帶組件11,送料皮帶組件11和夾持對輥21之間設置有用于托起苧麻的承接平臺6,從而便于苧麻垂向進入夾持間隙22。同時,在本實施例中,送料皮帶組件11的送料皮帶111上設置有用于推動苧麻前進的推板112,推板112垂向固接在送料皮帶111上,從而可以起到防止苧麻打滑,起到穩(wěn)定的推動作用。同時,送料皮帶111的上方設置有上下位置可調的上壓板12,推板112的沿著送料皮帶111輸送方向的前端向上傾斜設置,通過上壓板12和推板112形成的有限空間,實現輸送一定量的麻桿,且上壓板12前端向上傾斜,方便麻桿進入,同時由步進電機完成間歇送料。
在本實施例中,送料皮帶111的遠離夾持對輥21的一側設置有用于保證苧麻的基部對齊的側擋板13。從而,在后續(xù)改變夾持點時,保證未剝的基部麻桿的長度一致,并能落在第二剝麻裝置4的第二剝麻下輥42上,縮短工作行程并利于纖維收集。
本發(fā)明的全自動反拉式剝麻機工作原理如下:
由操作者將麻稈放在送料裝置1上,并通過側擋板13完成麻桿基部的對齊,上壓板12和帶推板112的送料皮帶111實現輸送一定量的麻桿,當麻桿輸送至目標位置時,切斷送料裝置1動力,驅動夾持喂麻裝置2的電動缸向下移動,使夾持上輥211下移,實現對麻桿的夾持,隨后絲桿282工作,使夾持喂麻裝置2向第一剝麻裝置3運動,實現麻桿梢部的剝制,隨后夾持對輥21快速反轉,使夾持點從未剝的麻桿改變至已剝的纖維部分,此時未剝的麻桿在重力作用下落至輔助輸送帶組件5上,同時絲桿282反轉,將麻桿梢部從第一剝麻裝置3拉出,并將基部喂入第二剝麻裝置4實現基部剝制,然后絲桿282正轉使夾持喂麻裝置2回到初始位置,且夾持上輥211上移,將纖維取出并進行下一輪苧麻剝制。
實施例2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下輥架26上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豎向導桿262,上輥架24的兩側設置有豎向導向套243,豎向導向套243與豎向導桿262豎向滑接,夾持喂麻架23上位于下輥架26的兩側安裝有橫向導桿231,下輥架26的兩側固接有橫向導向套263,橫向導桿231與橫向導向套263橫向滑接。從而,通過絲桿282可以同時驅動下輥架26和上輥架24同步在第一剝麻裝置3和第二剝麻裝置4之間運動,從而,遇到較短的苧麻時,可以通過絲桿282先向送料皮帶組件11運動,從而便于夾持對輥21夾持苧麻,而夾持完成后,可以通過絲桿282驅動向第一剝麻裝置3運動,從而避免僅僅通過夾持對輥21旋轉驅動苧麻進入第一剝麻裝置3時,由于端部較大的懸空發(fā)生彎折或者折斷,進而無法進入第一剝麻裝置3的問題。從而使剝麻機可以適應多種長短不一的苧麻的剝制,提高了剝麻機的通用性。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顏波,呂江南,向偉,馬蘭,劉佳杰,胡垚,孫士濤,申請?zhí)?/font>202210752805.6:,申請日:2022.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