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亞麻紗線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屬于紡織上漿工藝改進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亞麻紗線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漿液的制備:將木薯變性淀粉和水混合,在80℃下燜漿10min,得到燜好的漿;之后將燜好的漿和水混合,得到漿液;(2)上漿:將亞麻紗線在上漿機上進行漿液上漿處理,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亞麻織物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一方面,純淀粉漿料是天然多糖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較好的成膜性,提高了漿料的上漿性能;另一方面,純淀粉漿料與純麻纖維的親和力強,易于退漿,改良布面手感,保護環(huán)境。
技術要點
1.一種適用于亞麻紗線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漿液的制備:
將木薯變性淀粉和水混合,在80℃下燜漿10min,得到燜好的漿;之后將燜好的漿和水混合,得到漿液;
(2)上漿:
將亞麻紗線在上漿機上進行漿液上漿處理,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燜好的漿中木薯變性淀粉和水的用量比為25kg:450-550L。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木薯變性淀粉的糊化溫度在59-70℃,淀粉酶溶解時間為1min,有效成分含量為87.5%,pH值為6.1,細度在99.6%,粘度在6mPa.s,粘著力在79.88N,粘度穩(wěn)定性在85.7%。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漿液的粘度為4.5-5.5秒,含固率為3.3%。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上漿處理中漿液的溫度在80±2℃;壓漿輥(第二壓漿棍)的壓力在20/40KN;烘干是先預烘,再主烘,預烘溫度為130±5℃;主烘溫度為90±5℃;上漿機的車速不大于25m/min,亞麻紗線卷繞到織軸上的卷繞張力為0.26mpa,托輥張力為0.28mpa。
6.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7.一種制備亞麻織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采用權利要求6所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進行織造。
8.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的亞麻織物。
9.權利要求6所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權利要求8所述的亞麻織物在制備功能紡織品中應用。
10.一種改善亞麻纖維條干不勻和減少毛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漿液的制備:
將木薯變性淀粉和水混合,在80℃下燜漿10min,得到燜好的漿;之后將燜好的漿和水混合,得到漿液;
(2)上漿:
將亞麻紗線在上漿機上進行漿液上漿處理,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亞麻紗線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屬于紡織上漿工藝改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亞麻纖維分子排列整齊,結(jié)晶度和取向度較高,大分子、基原纖、微原纖的螺旋角較小,造成麻纖維強度高,伸長變形小,纖維間抱合力差。在成紗過程中,纖維轉(zhuǎn)移頻率較低,亞麻紗線在成紗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硬而長的毛羽。在織造過程中,由于成紗截面中纖維根數(shù)少,纖維之間抱合力差,紗線在反復拉伸摩擦作用下,纖維之間會產(chǎn)生較大的相對滑移,纖維易從紗體重離析出來,使毛羽增多,造成織機斷頭率,布面質(zhì)量不穩(wěn)定。因此,亞麻紗線需要進行上漿來減少毛羽、減少織機斷頭率。
目前,常規(guī)采用含聚乙烯醇(PVA)漿料對亞麻紗線進行上漿,但是聚乙烯醇難以退漿,影響布面手感;而且環(huán)境污染很大,不經(jīng)濟環(huán)保;也有一些采用淀粉以及一些助劑的混合漿料對亞麻紗線進行上漿,但是毛羽貼服效果不好,織機斷頭率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技術問題]
目前用于亞麻紗線的漿料存在上漿后條干不勻、毛羽重以及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亞麻紗線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解決亞麻紗線上漿后條干不勻和毛羽重的難題,提升織機效率。同時,使用純淀粉漿料有助于改良布面手感,保護環(huán)境。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亞麻紗線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漿液的制備:
將木薯變性淀粉和水混合,在80℃下燜漿10min,得到燜好的漿;之后將燜好的漿和水混合,得到漿液;
(2)上漿:
將亞麻紗線在上漿機上進行漿液上漿處理,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所述燜好的漿中木薯變性淀粉和水的用量比為25kg:450-550L。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漿液中木薯變性淀粉和水的用量比為25kg:650L。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所述的漿液的粘度為4.5-5.5秒(漏斗粘度計,漿液從漏斗粘度計中漏完所需要的秒數(shù)),含固率為3.3%(質(zhì)量百分比)。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所述的木薯變性淀粉的糊化溫度在59-70℃,淀粉酶溶解時間為1min,有效成分含量為87.5%,pH值為6.1,細度在99.6%,粘度在6mPa.s,粘著力在79.88N,粘度穩(wěn)定性在85.7%。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所述的燜漿是在高溫調(diào)漿桶中進行,是先將冷水加入高溫調(diào)漿桶中,之后將將木薯變性淀粉緩慢倒入,蓋密封蓋,再開汽閥升溫加熱至80℃,燜漿10min。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1)所述燜好的漿和水混合是在儲漿桶中進行,是先將燜好的漿打入儲漿桶,之后低速攪拌,同時加入水,攪拌均勻。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2)所述的亞麻紗線的回潮不大于12%,麻粒不大于70,單紗強力大于520CN。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2)所述的上漿處理是采用“單浸單壓”的紗路,通過漿紗機的壓漿輥和上漿輥的相互擠壓作用,使?jié){液滲透到亞麻紗線中,再經(jīng)過烘桶烘干得到上漿之后的亞麻漿紗。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2)所述的上漿處理中漿液的溫度在80±2℃;壓漿輥(第二壓漿棍)的壓力在20/40KN;烘干是先預烘,再主烘,預烘溫度為130±5℃;主烘溫度為90±5℃;上漿機的車速不大于25m/min,亞麻紗線卷繞到織軸上的卷繞張力0.26mpa,托輥張力為0.28mpa。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步驟(2)所述的上漿處理中亞麻紗線先通過第一壓漿棍(不壓漿)傳送至第二上漿棍,通過第二上漿棍和第二壓漿棍進行上漿,再經(jīng)過錫林進入合并烘烘桶進行烘干,最后經(jīng)過壓紗輥卷繞到織軸上。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本發(fā)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亞麻織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進行織造。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織造包括針織和機織;機織織造采用的組織包括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等,采用的織機為劍桿織機;針織組織包括經(jīng)編和緯編。
本發(fā)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的亞麻織物。
本發(fā)明的第五個目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亞麻織物在制備功能紡織品中應用。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功能紡織品包括產(chǎn)業(yè)用紡織品、裝飾用紡織品、服裝用紡織品。
本發(fā)明的第六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改善亞麻纖維條干不勻和減少毛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漿液的制備:
將木薯變性淀粉和水混合,在80℃下燜漿10min,得到燜好的漿;之后將燜好的漿和水混合,得到漿液;
(2)上漿:
將亞麻紗線在上漿機上進行漿液上漿處理,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亞麻織物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一方面,純淀粉漿料是天然多糖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較好的成膜性,提高了漿料的上漿性能;另一方面,純淀粉漿料與純麻纖維的親和力強,易于退漿,改良布面手感,保護環(huán)境。
(2)本發(fā)明所述的適用于亞麻織物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綠色環(huán)保,成本低、布料手感軟等優(yōu)點,適合大規(guī)模工藝生產(chǎn)。
(3)本發(fā)明針對特定的漿料進行工藝參數(shù)的設計,主要是漿槽溫度、純麻紗線路徑和壓漿輥的壓力大小;調(diào)整上漿路徑,從原來的雙浸雙壓調(diào)整為單浸單紗,縮短了亞麻在漿槽中的路徑,減少繞漿槽,斷頭的頻次,從而保證了快速均勻上漿。
附圖說明
圖1為亞麻紗線的上漿路徑;其中,1、前漿槽;2、第一上漿棍;3、第一壓漿棍;4、第二上漿棍;5、第二壓漿棍;6、錫林;7、合并烘烘桶;8、壓紗棍;9、織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fā)明,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測試方法:
1、淀粉酶酶解時間的測試:將漿料淀粉配制為質(zhì)量濃度為1%的淀粉溶液,之后取40mL淀粉溶液、10mLpH為6的緩沖液,在60—62℃的水浴中加熱至60℃,然后加入1%退漿酶溶液1mL,充分混合均勻并開始計時,每隔一分鐘取5mL漿液,加入滴有碘化鉀的小燒杯中,觀察漿液顏色,直至漿液沒有顏色為終點時間,時間越短則越易退漿。
2、糊化溫度的測試:將漿料淀粉35g配制為含固率為6%的漿液,跟蹤測試淀粉的糊化溫度。
3、淀粉水分測試:
1)稱淀粉4g左右,放入105℃烘箱烘2小時取出;
2)放到干燥玻璃盒內(nèi)冷卻20分鐘;
3)稱出烘后淀粉的重量;
4)計算出淀粉的水分:水分%=(烘前重-烘后重)/烘前重*100%。
4、淀粉的粘度測試:
1)精確稱取淀粉30g,倒入三頸燒瓶內(nèi);
2)加入算出的加水量,加水量按照30g淀粉的加水量=30*(1-淀粉的水分)/0.06-30,將三頸燒瓶插入攪拌機攪拌;
3)將三頸燒瓶放入已升溫到95℃的恒溫水浴鍋中煮1小時后,即開啟水泵將測試粘度儀指針升溫到95℃;
4)將旋轉(zhuǎn)式粘度計校準零位,倒入漿料旋轉(zhuǎn)測得粘度;
5、pH值測試:將測試粘度后的漿料再倒一部分,待冷卻測pH值(便攜式pH計測定)。
6、漿紗上漿率的測定:
1)取樣要求:在漿軸落軸時割取中幅漿紗,不要取了機落軸的漿紗(單一軸缸口除外),取樣后立即用塑料袋包扎好;
2)烘干稱重:迅速剪取約3±1g的一段漿紗作為試樣,扎成一束,放入溫度為105℃的烘箱內(nèi)烘2H至恒重,稱重(精確到0.01g);
3)硫酸退漿:在燒杯中放入5g/L硫酸溶液,浴比控制在1:60±10,放入漿紗試樣沸煮30min(中途補充適量水以保持水位),然后取出用水清洗(清洗時不能揉搓,只能輕輕漂洗),再用清水煮15分鐘;(滴稀碘液無藍色,即漿褪盡)
4)烘干稱重:將已退漿并洗凈的試樣防入105℃的烘箱內(nèi)烘2h至恒重,稱重(精確到0.01g);
6)上漿率的計算:上漿率=[漿紗干重*(1-毛羽損失率)-退漿后干重]/退漿后干重*100%。
7、強力、減伸率的測試:
1)取樣要求:取樣在漿紗起機時在經(jīng)軸上取樣(盡可能不要使經(jīng)紗意外伸長);漿紗取樣同前;
2)試驗條件:在溫度20±3℃,濕度65±3%的環(huán)境下,夾持長度500mm,拉伸速度為500mm/min的恒定速度;
3)紗線檢測:在電子式單紗強力機上同時測得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漿紗、軟紗各測10根,分別求平均值;
4)漿紗強力計算:漿紗強力=(漿紗強力1+漿紗強力2+漿紗強力3+···+漿紗強力10)/10
5)漿紗減伸率計算:減伸率=(軟紗平均斷裂伸長率-漿紗平均斷裂伸長率)/軟紗平均斷裂伸長率*100%;
8、回潮率的測試:
1)剪取約3±1g的一段漿紗作為試樣,扎成一束,在電子天平上稱重,(精確到0.01g),再放入溫度為105℃的烘箱內(nèi)烘2H至恒重,稱重(精確到0.01g);
2)回潮率的計算:回潮率=(烘前干重-烘后干重)/烘后干重*100%。
實施例與對比例中采用的原料:
實施例與對比例中采用的亞麻紗線是純亞麻紗線,回潮不大于12%,麻粒不大于70,單紗強力大于520CN。
實施例與對比例中采用的木薯變性淀粉、馬鈴薯變性淀粉、氧化玉米淀粉、原玉米淀粉的性能如下表1:
表1
實施例1
一種適用于亞麻紗線的低溫純淀粉漿紗上漿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漿液的制備:
在高溫調(diào)漿桶中加入550L的冷水,將25KG木薯變性淀粉漿料緩慢倒入高溫調(diào)漿桶中;用水管將調(diào)漿桶內(nèi)壁漿料沖入桶內(nèi);蓋密封蓋,開汽閥升溫加熱至80℃,燜漿10min;打開壓漿閥門,將燜好的漿打入儲漿桶,開低速攪拌,再加入100L的冷水,打開風葉進行均勻攪拌,即可制得漿液;
(2)上漿:
采用“單浸單壓”的紗路,通過漿紗機的壓漿輥和上漿輥的相互擠壓作用,使?jié){液滲透到亞麻紗線中,再經(jīng)過烘桶烘干得到上漿之后的亞麻漿紗,具體如下:
上漿處理中亞麻紗線先通過第一壓漿棍(不壓漿)傳送至第二上漿棍,通過第二上漿棍和第二壓漿棍進行上漿,再經(jīng)過錫林進入合并烘烘桶進行烘干,最后經(jīng)過壓紗輥卷繞到織軸上。參數(shù)設置如表2:
表2
對比例1
調(diào)整實施例1中木薯變性淀粉為馬鈴薯變性淀粉,其他和實施例1保持一致,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對比例2
調(diào)整實施例1中木薯變性淀粉為氧化玉米淀粉,其他和實施例1保持一致,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對比例3
調(diào)整實施例1中木薯變性淀粉為原玉米淀粉,其他和實施例1保持一致,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將實施例1和對比例1-3得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進行性能測試,測試結(jié)果如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實施例1的漿紗強力,減伸率和上漿率都優(yōu)于對比例1-3。
表3
實施例2
調(diào)整實施例1步驟(2)中上漿的壓力為20/30N、20/40KN、20/50KN,其他和實施例1保持一致,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將得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進行性能測試,測試結(jié)果如下:
從表4可以看出:實施例1的織機效率和斷經(jīng)、十萬緯經(jīng)停都優(yōu)于上漿壓力為20/30N、20/50KN。
表4
實施例3
調(diào)整實施例1中步驟(1)中燜漿的溫度為70℃、80℃、90℃,其他和實施例1保持一致,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將得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進行性能測試,測試結(jié)果如下:
從表5可以看出:實施例1的織機效率和斷經(jīng)、十萬緯經(jīng)停都優(yōu)于燜漿溫度為70℃,90℃。
表5
對比例4
調(diào)整實施例1步驟(1)中的漿液為含有PVA的漿液,具體制備方法為:
在高溫調(diào)漿桶中加入610L的冷水,將8KGPVA,10KG木薯變性淀粉漿料緩慢倒入高溫調(diào)漿桶中;用水管將調(diào)漿桶內(nèi)壁漿料沖入桶內(nèi);蓋密封蓋,開汽閥升溫加熱至120℃,燜漿10min;打開壓漿閥門,將燜好的漿打入儲漿桶,開低速攪拌,再加入100L的冷水,打開風葉進行均勻攪拌,即可制得漿液;
其他和實施例1保持一致,得到漿紗后的亞麻紗線。
將得到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進行性能測試,測試結(jié)果如下:
從表6可以看出:實施例1的織機效率和斷經(jīng)、十萬緯經(jīng)停都優(yōu)于對比例4。
表6
將實施例1和對比例4的漿紗后的亞麻紗線通過劍桿織機制備得到平紋織物,從手感來說,對比例4的織物手感粗糙,不滑爽;實施例1的織物手感滑爽,舒適,能滿足人們對手感的要求。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都可做各種的改動與修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
摘自國家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蔡紅梅,韓正軍,朱進華,錢曉紅,于小慧,楊云慧,申請?zhí)枺?/font>202210849361.8,申請日:2022.07.19
